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1000以内数的认识 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1000以内数的认识 北京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11 17:3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的《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数的认识教学中重要、关键的内容之一。学生认识数从“一”到“万”是一个完整的数级,包含了整数认识的所有要素,如数字的表示,数位顺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各个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值,这时学生就能够对十进制计数法形成正确而完整的认识。《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一年级上册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一年级下册学习了100以内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将认数的范围拓展到万以内,这也为之后学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四年级学习大数的认识奠定基础。
为了对本课有更深入的理解,我还认真研读了人教版、北师版教材,并与北京版教材进行了对比,从而找到这四个版本教材的共同点:都关注直观模型的应用以及计数器的使用,借助正方体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及进行数的运算。都突出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在用计数单位计数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从而实现认数知识的逐渐积累。不同的是人教版和北师版教材在千以内数的认识中系统学习了整个知识体系,北京版教材则先学习千以内以及万以内数的认识,然后再学习数数、读、写数的内容,,让学生完成由百以内数的认识到较大数的认识的过渡。“数”源于“数”,培养数感是一个渐近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对数充分感知,从而发展数感。
教学目标:
1.认识几百、几百几十几以及计数单位千,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能运用计数单位数数,初步了解1000以内数的读写及组成;
2.经历观察、数数、操作的数数过程,体会用计数单位计数的方法,发展数感;
3.让学生在认数活动中,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中,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能运用计数单位数数。
难点:理解百和千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运用计数单位数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引入课题《数数》,让学生说出心里的数是多少,下面老师就带你们见识一些其它的数,让学生说一说感受。教师多媒体出示一组数字信息,让学生试着去感受一下大数:


问:看了这些数学信息,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1:真长呀,真多呀!
预设2:数量特别大。
教师由此引出今天的主题,确实,生活中常用到比10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0大的数——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板书:千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有许多比100大的数,扩宽视野,为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引发学生兴趣。】
二、引发经验,巩固旧知。
ppt出示9个小方块,9个添上1个是10个,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出小正方体的总个数。
问:现在屏幕上显示的是9个小方块,如果再添上一个就变成几个了?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1:10个,因为9加1等于10.
预设2:因为10个一就是1个十。(板书:10个一是十)
问:你们怎么数的?
预设:我们是一个一个数的。
ppt出示99个小方块,99个添上1个是100个,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出小正方体的总个数。
问:现在屏幕上显示的是多少个小方块呢?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是99个,由9个十和9个一组成就是90.
问:如果再添上一个小方块就变成几个了?
预设:100个.
问:100是怎么来的呢?
预设:9个添上1个一是10个一,10个一看成1个十,9个十和1个十是10个十,10个十是1个百。
问:为了表示方便,我们把一条一条的小方块也放在一起,现在要让你来数这一片小方块有多少个,你会选择怎么数?
预设:10个10个地数,10个十就是1个百,就是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
问:单个的小方块所在的位置叫什么?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一列一列的小方块所在位置叫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一片一片的小正方体所在位置呢?
【设计意图:利用结构化的小正方体模型复习数位、计数单位,学生按照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巩固计数单位个、十、百,再次体会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为学生系统地认识计数单位、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积累经验。】
三、认识新计数单位“千”。
(一)认识几百、几百几十几复习巩固“满十进一”。
教师依次出示100个、200个、300个。
学生依次数数:1个百、2个百、3个百。
教师出示:
问:现在变成多少了?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468.在刚刚3个百的基础上又添了1个百,现在有4个百了,还有6个十和8个一是468。
教师出示问题,全班同学边说边出示答案:有( )个百、( )个十和( )个一,它们组成的数是( )。读作: 。
问:那在计数器上怎么拨出这个数呢?
(先带学生认识一下这个计数器这个老朋友,从右边起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先让学生在自己计数器上拨数,想一想是怎么拨的,然后让一名学生代表在老师的计数器上拨出468,并要求一边拨一边说出先拨什么再拨什么:先在百位上拨4颗珠子表示4个百,再在十位上拨6颗珠子表示6个十,最后在个位上拨8颗珠子表示8个一。
问: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从左往右依次多2颗珠子。
问:那多2颗珠子就是依次加2吗?
预设:不是,4表示4个百,6表示6个十,8表示8个一。
下面让学生同桌合作,一边拨数,一边数数。一个一个地数从468数到480.(拐弯数)十个十个地数从480数到520,一百一百地数从520数到920.教师在讲台演示前两个拐弯数的过程。(教材对学生的要求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只限整百整十的数。)在拨数的过程中要追问哪个位满十向哪个位进一。
(二)借助模型计数,初步认识1000,体会“千位”产生的过程。
问:(ppt出示999个小正方体模型)这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一共是999个,先一百一百地数是900,再十个十个地数是90,最后一个一个地数是9,合起来就是999.
问:999个小正方体再添上1个是多少?
预设:是1000个。
请学生看图,试着跟同桌交流一下,数一数、说一说一千是怎么来的。
预设:1个一与9个一凑成1个十,9个十与1个十凑成1个百,9个百与1个百凑成1个千。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ppt演示999个小正方体再添上1个变成一千的过程。(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总结前三个进制的共同点,那就是“满十进一”。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999。然后在讲台上操作1000的拨法,教师的大计数器上只有个位、十位、百位,其它隐藏。
问:1000在计数器上怎么拨呢?
预设:在个位上添1.
问:个位上再加1颗珠子是多少呢?
学生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每一位上的“满十进一”。
问:这个动作告诉我们什么?
预设:个位满十进一。
问:然后十位上就变成10颗珠子。这次又告诉我们什么?
预设:十位上满十向百位进一。
问:现在百位上有几颗珠子了?
预设:10颗。
问:那怎么办?
预设:向前进一。
问:数位不够了怎么办?
预设:千位。
师:百位上满10个珠子,就要去掉这些珠子并在它的前一位加1,看来还要再添上一位,有请“千位”出场。千位上1颗珠子就表示一个千。
教师将教具中的千位揭开,学生拨1000.
【设计意图:借助直观模型和计数器,使学生经历了一千的产生过程,体会到新的计数单位“千”的产生的必要性,在观察、操作、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数——带着数感出课堂。
以一个游戏结束——谁是幸运的小青蛙。在每个同学的桌子上都有一个幸运号码,悄悄拿出来看一下,记在心里并马上放回去。接下来,按照要求数数,数到最后一个数如果和你的幸运号码相同,就请你起立并模仿青蛙叫声。
ppt出示:一个一个地数,从996数起,往后依次再数5个数,数到你的幸运号码时,请你迅速起立,并且学着青蛙叫一声“呱”。
学生跟着课件一起数数,数到1001,手中是这个数的学生兴奋地起立,并模仿青蛙叫声。
师:哇,大于1000的数都会数了,你们真厉害第一批小青蛙产生啦!
ppt出示:一百一百地数,从1000数起,依次倒着数5个数,数到你的幸运号码时,请你迅速起立,并且学着青蛙叫一声“呱”。
师:这个有点难,要动动脑筋了。
学生跟着课件一起数数,数到950,手中是这个数的学生兴奋地起立,并模仿青蛙叫声。
师:恭喜大家,咱们每一个同学都是幸运的,老师也很幸运,通过这节课我结识了智慧的你们,和你们一起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真是一次愉快而有收获的经历。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给你们留下了哪些难忘的印象呢?
练一练。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学习千以内数的读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千和个之间的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