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课件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课件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7-11 16:5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战后的20世纪60、70年代,西欧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挑战。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欧洲共同体产生和发展,增强了西欧贸易竞争力,迅速兴起的日本、加之西欧与美国贸易竞争的不断加强,西欧和日本想改变与美国的从属关系,建立平等的法律关系。东方巨龙中国的腾飞,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已成为国际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这支独立的国际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大,各种力量的整合,对两极格局构成了有力的冲击。
思考:材料中的“两个超级大国”分别指哪个国家?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是什么?哪些国家在挑战当时的政治格局?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原因
1.根源:经济决定政治,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决定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2.新兴政治力量的兴起,冲击了两极格局,使国际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第一位……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现在,世界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日本。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1年7月在堪萨斯城讲话
(两个超级大国分别指美国和苏联;当时的政治格局是两极格局;美国、西欧、苏联、中国、日本在挑战两极格局)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表现
1、西欧的联合
2、日本的崛起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5、美苏自身实力的削弱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实力迅速上升
实力相对下降
①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
②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虽冲击了两极格局,但两极格局仍是当时国际格局中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极化趋势也只能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遭到轰炸后的英国著名大教堂——考文垂大教堂,只留下了建筑物的框架。英国人民在清理战争废墟。
千疮百孔的欧洲
材料一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是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
1.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原因。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现实原因:欧洲衰落
—求发展
战后的欧洲
1945年,一位难民正伏在她房舍的瓦砾上哭泣。
材料二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马歇尔计划)。1948年4月16日,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其任务是分配美国援款,欧洲人从此走上了合作之路。欧洲的联合,也将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
—德尼兹等《欧洲史》
(2)根本原因:欧洲发展
—是需要
材料三
如果我们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否则,欧洲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阿登纳回忆录》
一、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
美苏威胁,联合才有出路
夹缝中的西欧
(3)政治原因:美苏影响
—保安全
材料四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舒曼计划》(1950年)
“(欧洲煤钢联营)不仅使(法德)战争是不可想像的,而且在物质上也是不可能。”
----舒曼
请思考这句话的含义?
由于煤钢联营将鲁尔地区(德)洛林地区(法)等煤钢基地由国家的管辖转而置于新的超国家机构的监督下,这就杜绝了法、德将这些资源用于战争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经济联系的加强本身就具有阻止战争爆发的作用。
(4)法德和解
—是关键
思考:为什么积怨极深的德、法两国能够携手合作?
2003年的欧盟会议
法德在二战后沦为二、三流国家,西欧任何一国都不是美苏的对手。欧洲要自强,唯有联合。
施罗德(右)希拉克(左)
材料五
“总有一天,
……
,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从古自今,一个统一的欧洲就是欧洲人的欧罗巴梦想。从古罗马的查尔曼皇帝、法国的亨利四世、拿破仑到德国的希特勒无不曾经试图实现这个梦想;康德、卢梭、尼采等思想家也把它作为终极理想。
(5)共同心理
—有渊源
探究:欧共体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必要性
(1)战后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并失去
了在世界格局中的主导作用,唯一的出路在于“联
合”。
(2)两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人民反战情绪强烈,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恢复发展经济。
(3)西欧面积狭小,资源相对贫乏。
(4)二战后,西欧既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又受到美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的压力。
2.可能性
(1)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差异,经济联系比较密切。
(2)西欧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
(3)西欧各国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
(4)西欧各国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5)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
2.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分析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过程
材料一:1951年,法、意、比、荷、卢、西德六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的管理之下,建立煤钢联营。1958年,六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材料二:
欧共体的旗帜:
代表早期12个成员国;它的寓意是欧洲的团结、统一

1993年欧共体更名为欧盟。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人口5亿,GDP为16.106万亿美元(2011年数据)。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27
3.共同体形成的特点
①成员国不断增加
②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③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
4.共同体形成的影响
材料2
美国与欧共体GDP占世界总额的比重
材料1
1950年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实力对比
材料3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障都有美国的座位。”
---岳麓版历史必修1
对欧洲
①经济:使西欧经济实力大增。
②政治(外交):西欧国家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对世界
冲击两极格局,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国家或组织
1955年
1965年
1974年
美国
36.2%
31.3%
24.4%
欧共体
17.5%
18.7%
20.1%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材料一:“在改变日本政府的封建主义和极权主义倾向方面,允许和支持日本人民和日本政府主动进行的政府形式的变革”,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实行宗教和信仰自由,废除国家神道,实现政教分离,鼓励建立民主政党等。
——《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方针》
材料二
日本采取了“倾斜生产方式”、“倾斜减税”、“倾斜金融”等对策,
即在日本政府主导下,将有限的资源向煤炭、钢铁、电力等产业集中,优先发展能源和重工业。
——党建信息网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虽然受到重创,但还是从1949年毅然宣布实行从小学到初中的九个年级免费教育。日本政府每年用于教育支出都在国家当年预算总支出的20%以上,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英、法、美、德等国而居世界首位。
——《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材料四
日本是二战后最典型的技术引进和创新型国家,它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本土化,成功建立自己的科学体系。
——《湖南日报》
1.日本崛起的原因
①进行民主改革
②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③加强政府投资,重视科技教育
材料五
从朝鲜战争爆发起,美国军队就向日本企业发出了大量有关武器、运载工具零部件和其他军用物资的订货单。从1950年开始的五年时间里,日本的企业由于军用物资的巨大需求而发达起来。对于日本来说,这种发展是极其幸运的。
——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
外因
①美国的大力扶植
②朝鲜战争的刺激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2.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
1970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上的太阳神塔,象征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
1964年日本举办第18届东京奥运会。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的标志

日本投降时,国家经济陷于破产,战争中物质财富损失率达36%,全国有119座城市被美国的飞机炸为废墟,236万户住房被烧毁。但到60年代末,日本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9万美元,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
材料一: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在一次演说中明确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
3.日本崛起的影响:
①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②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材料三
③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日、美、欧三足鼎立之势,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对日本
1、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2、加强与周边国家友好合作。
3、重视科技与教育的发展。
4、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西欧、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思维拓展: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
①二战后亚非拉地区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为其成立奠定了政治基础。
②美苏争霸对这些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③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相互团结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
不结盟运动标志
2.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标志
时间
1961
1964
1996
2009
不结盟国家
25
47
113
118
3.宗旨原则和斗争任务
(1)宗旨原则:非集团、不结盟
(2)斗争任务:
①初期: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
②20世纪70年代开始,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在东西方对峙、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的严峻形势下,正是不结盟运动勇敢的站出来,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反对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并坚定不渝的推动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促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了新贡献。
——钱其琛在第十次不结盟会议上的讲话
4.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在东西方对峙、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的严峻形势下,正是不结盟运动勇敢的站出来,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反对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并坚定不渝的推动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促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了新贡献。
——钱其琛在第十次不结盟会议上的讲话
①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作为一支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②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
③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④开始改变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特点
1.进程漫长曲折,充满复杂斗争
2.引发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国际竞争的实质:综合国力的较量
综合国力的基础:经济和科技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影响
1.有利于扼制美国谋求单极世界的图谋
2.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国际多极化趋势下我国的对策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根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国家实力
加快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具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不断提高国民素质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1.多极化是一种趋势,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政治新格局。
2.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
3.多极化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差距的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不结盟运动兴起)。

正确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
不结盟运动兴起与欧共体、日本对两极格局冲击的比较
对象
比较项
西欧、日本
不结盟运动
性质不同
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与美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意识形态等领域有高度的一致性,虽然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反对苏联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冲突
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多数受过殖民压迫,它们的斗争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斗争是坚决彻底的
对象
比较项
西欧、日本
不结盟运动
宗旨不同
西欧与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为此参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进行“冷战”
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
过程不同
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的竞争到外交上的抗争
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斗争到经济斗争
知识结构
课堂小结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格局由美国控制变为美、日、欧共体三足鼎立局面;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三世界的不断崛起和中国的振兴,冲击着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国际关系格局是一种不稳定、充满矛盾斗争的国际关系状态,其演变是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世界多极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多种国际力量的出现,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