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7-11 16:5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23课
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学习目标
掌握: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及重大成就。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认识: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坚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信念。
自学导航
请你阅读P144——P145内容,参考资料完成导学案了解感知内容(10分钟)
基础巩固
第三次科技革命
(1)时间:20世纪
年代开始。
(2)标志:
等领域的重大突破。
(3)出现原因:
(4)时代特征:
的到来
(5)核心:
(6)理论基础:
(7)主要成就:
(8)特点:
(9)
影响:
疑难分析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原因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
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威力
为2万吨TNT的原子弹。并用于二战.
1951年,美国首次实验原子能能发电。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
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
1946年2月15日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
(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计算机。特别是“上网(internet)”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不论是孩子,还是老人,都能“坐在家中,知晓天下事”。
克隆技术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
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
挥作用,它既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也
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世界各国应
该制定法律来加强管理,严禁复制人类!
1969年,两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人
类第一次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留下足迹!
1981年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材料二: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
国防建设等.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60%,80年代已达80%
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材料一: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技术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
材料二: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的“尤利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等,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小组交流
开始时间
主要标志
时代特征
能源
影响
启示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应如何应对第三次科技革命?
自18世纪中期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一定要牢牢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以崇尚科学为荣。希望同学们能多思考、多实践、参与科学、走进科学,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