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反思-4.10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反思-4.10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11 21:0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在一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在之前的几课时中能够熟练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这部分教材以此为起点,首先安排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列出算式,让学生通过已有经验思考计算方法。利用摆小棒、拨算珠的方式渗透相同数位相加的思想,再进行竖式的教学。“试一试”中安排了相应的减法练习。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学习活动,如算一算,改一改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不仅在知识层面上得到巩固和深化,而且进一步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了数学思考,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能正确笔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
2.使学生经历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和探索笔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究加减笔算方法的不同策略,体会数的认识与加减计算间的联系,发展形象思维和初步的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以及初步的笔算能力,进一步获得探索加减计算方法的经验。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现实数学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感受数学方法的作用,能积极思考,对话,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竖式、正确计算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感知“形”与“体”的联系。
教学难点: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引探究
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出示例6)
师:春天到了,小朋友们坐车去春游,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提问:你能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吗?(45+31)
【设计说明:用情境图创设情境,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效地唤起已有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引出重点研究的内容,为下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2.操作计算,感受算理
(1)摆小棒
提问:45+31=?你能先用摆小棒摆一摆吗?你是怎样摆的?
根据学生的交流,演示用小棒摆,把7个十和6个一分别用虚线框一框,再把两部分圈起来,摆好后引导学生看得数是多少。
提问:为什么3捆要对齐4捆摆,1根要对齐5根摆?
(2)拨算珠
提问:你还能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吗?
根据学生交流,演示在计数器拨珠相加,让学生看珠说出得数是多少。
提问:3个十和1个一各是拨在哪一位上的?为什么要这样加?
小结:个位上的数要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3.沟通对比
通过刚才摆小棒、拨数珠你们发现都是把31里的3个十和1个一加到45的哪位上。
4.学习笔算
引导:根据这样的原理,我们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怎样写竖式呢?先写第一个加数45,稍微分开一些写,再在下面第二个加数前写“+”。接着写上第二个加数31,然后在下面用直尺画一条横线,这条横线救相当于横式中的等号。?
引导观察:看一看,写31时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是对着上面哪些数写的?为什么?
为了能够把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加。 引导学生说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板书)学生齐说: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 提问:那怎样算出得数呢?
生:先算3加1。3加1得4,4应该写在哪一位?为什么?
?师:我们先算3加1也就是先从个位算(板书)起,然后十位上的数怎么办???(算4加3。?4加3得7,把7写在十位上)
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齐说。
指明:用竖式算得数时,直接把个位上的5和1相加,得数写在个位上,把十位上的4和3相加,得数写在个位上,一般从个位算起,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另外,在竖式上算出得数后,要把得数写在横式的后面。这是一道实际问题,得数后面要单位名称,以及口答。
5.回顾算法
刚才算加法时,竖式怎样列的?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板书)。像这样列竖式算得数,就叫做笔算。
拿出草稿本,列竖式算一算这两题:15+72 26+43
5.教学试一试(放手)
引导:你能用刚刚学会的列竖式笔算加法的经验,列竖式笔算减法吗?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67-34
引导思考:在写减法算式,我们要注意什么?你是怎样算出得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课题: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板书课题)
减法笔算也和加法一样,要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然后从个位算起。
【设计说明: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体验的深刻性。通过摆小棒、拨算珠等活动,渗透相同数位要对齐的思想,即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然后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二、导练反思
1.基础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我们一起来闯关,你们?敢不敢挑战?
提问:第一、三道按数位顺序是怎样算的,第二、四道个位怎样算的?
学生在竖式上算一算,指名几名学生板演。 学生思考后交流。
2.综合练习(想想做做第3题)
师:我们终于过关了,想请同学们忙帮检查羊羊们做的作业,哪些竖式列对了,哪些竖式列错了?
提问:这道题都错在哪里?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判断,把不对的改在旁边。
学生交流自己的判断结果,并说说错的原因: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3.拓展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 ?师:出了道题来考考大家,读题后,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引导列式解答。
(2)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空。交流:你能说说填写的结果吗?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你能在同样多的地方画一条虚线把苹果分一分吗?
引导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我是一个对一个,后面没有对上的4个就是苹果比梨多的,也是梨比苹果少的。
学生用虚线分一分。
学生观察后交流:用虚线把同样多的部分与不一样多的分一分,就可以直接看出多几个或少几个。
【设计说明:由于第一次接触列竖式计算,有学生会不能将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或是计算时忘记要从个位算起,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列竖式的注意点和计算的要点。】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以下几种出错的情况。①数位对不齐,有的学生把一位数加减两位数中个位上的数对到十位上,造成计算错误。②横式上的得数不写。③有的学生在写竖式时,总是把数字或符号抄错,如把56抄成65,把加号抄成减号。④有的学生竖式是写对了,但在具体计算时把减法当加法在做,或把加法当减法做,或个位上用加法算而十位上用减法算。⑤有的学生口算了以后再把答案写在竖式上;有的干脆连竖式也没有,直接一个横式;还有的学生先在横式上口算答案,再列竖式计算,造成横式和竖式两种答案。针对以上这些学生出现的错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
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规范学生的书写,小到竖式从哪个位置开始写起,画横线用直尺比着画,都要严格要求。②虽然暂时不要求学生一定得从个位算起,但为了后面教学得方便,还是要使学生体会到从个位算起比较简便。③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相比,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对于学生来说要更难些,所以小棒的操作和计数器的运用不能忽视,只有借助摆小棒的直观操作和计数器的直观演示,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算理,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笔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