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一剪梅》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一剪梅》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12 10:1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单元指导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教学目标
  
1、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内涵。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和诵读的要求。
3、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内涵,掌握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如梦令》二首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缺乏诵读的阅读与作品的对话是沉闷陌生甚至不友好的。诵读令作品所有的内容变得栩栩如生,仿佛是在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任务侃侃而谈。在这种对谈中,阅读者自己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精神状态,产生着共鸣。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kuí教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读而出声,始能体会到诗文的声韵之美,诗文作为审美对象的美感将大大增强。而且,一篇文章的声韵特征往往适应于文章内在的情感特征而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只有出声朗读,我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节奏,由节奏而把握到文中的情感与气韵。一篇文章作为一个阅读对象的内涵才有可能充分地展现出来。


  
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领悟其中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2、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读”
1、定准基调
 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
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
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
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
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
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
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
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通销万古愁。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快慢
  
高兴、害怕、激动、愤怒宜快
悲伤、失望、冷谈、庄严宜慢
 
抑扬
高升调: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
降抑调: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
平直调: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
曲折调: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
 
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伏,抑扬顿挫。
轻重
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
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声声慢》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悲切、忧伤、狭窄,音量小
悲壮、激昂、开阔,愉快,音量大
2、展示韵律
 诗文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在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音量的强弱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对比,吟诵时应该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到平声时,可适当延长,遇到仄声时宜作停顿,可以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①音顿疏密对比。②音尾长短对比。
③音高抑扬对比。④音量轻重对比。
⑤音速徐疾对比。
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
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七律或七绝一般是四三分,即前面四个字为一顿,后面三个字为一顿。
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
。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①音顿疏密对比
练习:请给下面的诗歌划出节拍。
  杜甫五律《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五古《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的七古《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练习:请给下面的诗歌划出节拍。
  杜甫五律《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五古《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的七古《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词曲的诵读,一般比较复杂,但总体上要根据情感的需要来进行节奏的把握,节拍的划分。 
五字句中有上122式的。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有/暗香/盈袖”;
  七字句中还有上322式的,如周邦彦《满庭芳》中“不堪听/急管/烦弦”;
  八字句中有1223式的,如辛弃疾《木兰花慢》中“正/江涵/秋影/初雁飞”;
  九字句中有2223式的,如李煜《虞美人》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十字句中有343式的,如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总之,节拍的划分要根据诗歌韵律的特点,更要根据内容和诗意表达的需要来进行,要特别注意不可“读破句”!
 
②音尾长短对比
  朗读时,每个字声音的长短也表现出朗读者对诗歌的理解;而正确地使用延长音,又能促进对诗意的准确把握。在正常的朗诵或诵读中,长短对比主要体现在停顿或延长的时间长短上。
 
一般来说,停顿或延长的时间比较长,可以强调字所包含的感情。例如上词中的“悦”
“空”,就应该有一定的停顿。而韵脚一般要相应延长;尤其是结句的末字,其延长音能表现一种余韵,如“深”
“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实战模拟
  
下面诗句的节奏或其韵脚的
延长音注得有错误的是:
a.天门/中断/楚江/开……??????
b.碧水/东流/至此/回……
c.两岸/青山/相对/出……??????
d.孤帆/一片/日边/来……
参考答案:C
 
③音高抑扬对比
抑扬对比主要体现在字调高低与平仄的配合显示的音乐性上。
 
如马致远“断肠人在天涯”,“涯”字是平声字,且开口度大,但却不宜读得高,而宜读得低。
 又如,杜甫“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在”
“狂”就应该读得比较高。
 
一般来说,语调高,比较激昂、愉悦、开阔;语调低,比较深沉、忧伤、狭窄。 
 
④音量轻重对比
语义有主次,便有轻重之别。古人写诗有“吟成五个字,用尽一身心”
“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说。因此我们在吟诵诗词时,对“断茎须”的画龙点睛之笔,务必加以强调。
 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朗读时要处理好如下重音:“破吴归”“尽锦衣”“满春殿”“只今惟有”。“破吴归”“尽锦衣”“满春殿”等重音的处理能极尽勾践踌躇满志、耀武扬威、荒淫逸乐的神态,“只今惟有”
重读且作停顿,再将“鹧鸪飞”慢慢吟出,诗人对盛衰无常的慨叹、人事变迁的思考、在朗读中就能将其慢慢放大,并且清晰地显现出来。
 我们在诵读时,对特别能体现情感的字词,要采用重音来突出和强调。
⑤音速徐疾对比 
长句一般比较舒缓,表达的情感比较柔和、沉痛、悲凉;因此,要读得比较缓慢、回旋。
 短句一般比较急促,表达的情感比较轻快、愉悦。因此,要读得比较快捷、弹性。
 例如,李白《将进酒》,长句短句的参差错落,与作者的情感变化相谐调,就要注意读出徐疾,读出变化。
《将进酒》朗读训练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高亢)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和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豪举高歌)。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短促)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延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dǒu酒十千恣zì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短促),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延长、停顿)万古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丙辰春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阁夜
押韵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押ao韵
偶句押韵
节拍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节拍
2---2--1---2
2---2--1---2
对仗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感情
第一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的平缓.
第二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朗读时也应引亢高歌.
第三联写夜哭、夷歌之凄惨,朗读时应转悲.
第四联思及先贤功业,以自己的寂寥作结,自应以悲慨之音读之,使人“苍然有无穷之思”。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虞美人》朗读训练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朗读训练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平淡、缓慢)小楼昨夜(延长)又(重)东风(轻、淡),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深沉、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延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