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9.2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9.2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11 22:1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据调查、整理的方法,学会数据的比较和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把调查的数据有序排列、比较,分析并获得数据反映的信息和简单事实。
2.使学生根据问题提出通过数据统计解决的方法,经历统计的活动过程和用有序排列、选择数据对象等方法比较和分析数据等活动,体会从数据中可以获得相关信息,感受不同数据分别表示的最大、最小、大多数的数值范围等数据的意义,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主动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本课主要通过实际调查和简单测量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方法,能够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初步体会数据的意义与价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根据某一标准,确定统计对象。
教学难点:能根据相关数据填写、分析统计表。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身高、年龄、一庹长度的收集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 1.谈话:课前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了解了许多我们身体的小秘密,知道了自己的年龄和身高。咱们班的同学大都是9岁和10岁,对吧。
9岁和10岁的儿童身高,在我们国家有一个标准,想知道吗?
课件出示:这是我国正常儿童 9~10 岁的身高标准
??? 2.谈话:大家一起来看看,你知道9岁男生的身高在什么范围之内?这是什么意思?
(哦,如果你是9岁男生,那么你的身高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内,就说明你身高标准,在正常范围之内。)
那10岁女生的正常标准身高在什么范围之内?
??? 3.(课件出示)提问:看看自己的身高,你的身高在正常范围内吗?
我要先来采访一位刚才既快速有安静的同学。Xxx,告诉大家你的年龄和身高,说说自己的身高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 4.追问:我们了解了2位同学的身高情况,现在我想要了解我们三(2)班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怎么办?
能给我支个招吗?
(课件出示)怎样才能全面了解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 在小组里大家讨论讨论。
??? 【设计意图】课前的调查作业,使学生对自己的年龄和身高有了清楚的认识,更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
??? 二、交流共享
??? 1.统计小组同学的身高情况。
??? (1)确定分组
??? 指名交流。
??? 相机提问:怎么分组?
??? (相机出示:9岁男生,9岁女生,10 岁男生,10 岁女生。)(板贴在黑板上)
来一起看看每个小组的成员:9岁男生请起立,大家认一认;
???? 谁能想个好办法,能够便于我们交流统计。
??? 谈话:就听你们的,咱把座位重新调整下,比一比,哪个年龄段的同学坐的又快又神气。
??? (拿出三角名牌,放在各个小组桌上,学生根据名牌,重新调整入座)
???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调整座位的这一过程中,清晰的意识到要根据某一标准,确定统计对象。
(2)提问:现在,分组完成,你觉得在接下里的小组活动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引导突出:活动的纪律和方法。
谈话:说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活动要求,读一读。
1.先确定一位小组长,由小组长协调负责。
2.自己填写身高,小组长收集好同学的身高数据,把“姓名身高卡”直接摆放在小组的表格上。
?3.活动时,可轻声交流,提醒:不可超过我们活动的音乐哦。
(3)小组整理数据
谈话:现在清楚了吗?开始小组活动。(点击音乐)
(4)小组分析比较
指名一个小组把身高数据板贴在黑板上。(无序的)
提问:你们都是这么排的吗?
???? 你想怎排呢?(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排)这样的方法我们称为“排序”
追问:这样排序有什么好处?
(引出:能很方便的、一眼就看清楚小组里同学身高的高矮顺序,最高的和最矮的是多少,有哪些身高在正常范围内等)
说明:我们可以按高矮顺序先排列身高数据,再比较分析、解决问题。
谈话:那我就规定了啊,现在就请每个小组按下面的要求,从矮到高的顺序再排一排,并且观察比较,讨论身高情况,可以吗?
【设计意图】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从无序排列到有序排列的的优越性,能够采用灵活的方法比较、分析数据。
二、交流共享
(课件出示)出示课本第98页的(1)~(3)的要求。
谈话:自己轻声的读一读要求。
(1)从矮到高的顺序,把小组同学的身高排一排。
(2)你们小组同学中,最矮的是多少厘米?最高的呢?
(3)把你们小组同学的身高与我国正常儿童的身高标准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把小组里的身高数据排一排。(黑板上的小组请4个代表上来操作)
交流:和大家介绍下你们小组同学的身高情况。(相机板书数据)
你们有问题想问吗?(没有人提问时:你们不问那我就提问了啊?)
你们小组里最高的是多少厘米?最矮的呢?(并请说到的同学起立,站一站)你们小组同学的身高和我国正常儿童身高比较,有哪些发现?
其余小组代表来说一说,
(5)揭示课题
谈话: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探究的有关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的问题。(板贴: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通过排序和分组,可以使我们收集的数据更加的清晰,能一下子得到所求问题的结果。
2.全班汇总分析
(1)过渡
现在我们比较全面的了解了自己小组里同学的身高情况,但怎样知道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呢?
(2)提问
最高最矮各是多少厘米,可以怎样知道?(课件出示)
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可以把每组最高的比一比,把每组最矮的比一比,再找出全班同学中最高的和最矮的。
怎样汇总男女生身高在正常范围内的人数各有多少呢?(课件出示)
提问:现在你了解我们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了吗?你了解了哪些情况?
(3)追问
从这些数据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如:不在正常身高范围内的有几人?及时教育,低于身高标准的,一定要加强锻炼,增加营养;高于标准,说明你的身体生长发育很棒。
?3.总结
有些实际问题,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排序和分组,就能知道数据反应的实际情况,得出问题的结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理的数据中发现信息,体会数据的特点,初步体会最大、最小、大多数的数值范围等数据的意义,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三、巩固内化
三、巩固内化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课前,我们还了解了自己身体上的第2个小秘密,测量了自己一庹的长度。
在小组里把我们课前收集好的数据填写在表格里,按之前身高的排列顺序。
(2)和身高的排列数据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关系?
(3)提问:你认为一庹的长度和身高有什么关系?(指名回答)
其他小组的同学有没有这样的发现?
(4)小结
我们通过比较数据,发现了身体的一个秘密,那就是一个人的身高和一庹的长度一般是相同或非常接近的。你看,排序整理、比较数据,还能帮助我们发现身体的秘密呢!
四、反思总结
四、反思总结
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谈话:课后你还可以进一步调查,找找我们的身体里究竟还藏着哪些数学小秘密,让我们成为一个会发现、会探究的小小数学家。
【设计意图】注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相互启发激励、补充,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互交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与发展的空间与环境。
五、板书设计
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
?????????????? 9岁男生?? 10岁男生??? 9岁女生???? 10岁女生
最矮
最高
正常范围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