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0.1两位数乘两位数、两步混合运算复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0.1两位数乘两位数、两步混合运算复习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11 22:0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2011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 期末复习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和混合运算 课型 复习课 主备课人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105页,“期末复习”第1-6题,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和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节课先组织学生对本学期内容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反思,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然后对本学期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和混合运算进行复习:第1-2题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第3-4题复习混合运算;第5题复习乘法的估算;第6题复习两步连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
2.会解决简单的两步连乘实际问题
3.知道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联系已有的知识,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自我总结、自觉检验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形成计算技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突破 教学时,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积极思考。计算前,要细心观察题目特点,根据题目要求,先思考后计算,以避免计算的盲目性,提高对算法选择的自觉性。计算后,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和反思,看看算法的选择是否恰当、计算的过程有无硫漏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在此基础上,组织适当的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逐步形成计算技能。
教学设想
本课先组织学生对本学期内容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因本课的复习内容距离现在时间较长,所以通过由先练习再整理总结,依次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算理,接着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方法以及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接着再在课堂专项精简练习中巩固这些知识点,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学生互评,在练习中对知识进行升华。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卡片、复习专项练习一。
学生准备:完成“前置作业”,预习本课学习内容。
教 学 过 程
主备栏 复备栏
一、导入新课 1.回顾内容。
(1)谈话:同学们,本学期的新知识已学完,从这节课开始总复习了。
引导: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本学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预设1:年、月、日。
预设2: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2.引入课题
揭题:学习了这么多的内容,今天具体复习什么呢?我们就从第一单元的两位乘两位数和第四单元的混合运算开始复习。(张贴课题)
二、探讨算法、整理回顾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板书:口算)
(一)口算
1.口算练习。
教材第104页“期末复习”第1题。
①出示口算题目。②学生抢答完成。
③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讨论并回答: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时有哪些注意点?
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预设: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时,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把0添上去;特殊的,对于几十乘几时,先算几乘几,再添两个0。
引导: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出了口算,还学习了什么呢?
(二)估算和笔算
1.完成下列问题:
先估计积大约是多少,再用竖式计算。
24×13 35×26 78× 49 60×54
①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计算。
②指名做得快的同学板演。
③反馈评议,注意出错的原因。
④提问1: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应该如何估算呢?(板书:估算)
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预设:估算的时候,看一看每一个两位数各接近哪一个整十数,然后相乘、算出答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分为进位和不进位乘,以及两位数与整十数的乘法。(板书:笔算)
提问2:对于进位和不进位乘法应该怎么笔算呢?
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数师总结。
预设:在计算进位和不进位笔算的时候,先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个位,然后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最后上下相加,得出答案。
提问3:那么对于两位数与整十数的乘法,应该怎么笔算呢?
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预设:在笔算的时候,把两位数与整十数的十位对齐、,算出答案后、再把个位的“0“添上去。
提问4:如何验算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呢?请任选一题进行验算。学生按要求在已书写的竖式后验算,并请同学
黑板板演。
预设:交换乘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前后两次算的结果一样即可验证算式计算正确。
引导:我们已更加牢固的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那么和混合运算有关的知识,你还记得多少呢?
(三)混合运算
1.教材第104页“期末复习”第3题。
①出示题目。
②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在自各本上计算。
③反馈评议,说说每一道算式的计算步骤。
④提问:对于混合运算,我们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板书:混合运算)
点名学生回等,最后教师总结。
预设:在进行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
2.比较得数的大小。
教材第104页“期末复习”"第4题。
先观察特点,然后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答案:第一列第一个式子大;第二列第二个式子大。
提问: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对计算结果有影响吗?
预设:观察上下两个式子的特点,发现下面的式子都比上面的式子多了小括号,在计算的时候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加了小括号之后,计算的顺序就会发生改变,答案也会发生改变。
(四)解决实际问题。
1.教材第105页“期末复习”第5题。
学生看题理解题意。
思考: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预设:估算,因为40×90=3600(元),所以39×88<3600,3600元够。计算,39×88=3432(元)3432<63600,所以准备3600元够。
讲评:本题估算时把39看作40元,把88看作90,再口算40×90得数正好是3600元,所以39×88<3600。
2.教材第105页“期末复习”第6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答案:方法一,4×8=32(人),32×15=480(千克);方法二,15×8=120(千克),120×4=480(千克)。
讲评:本道题目是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先求4个小队一共有多少人,也可以先求每个小队摘多少千克的棉花。
三、总结提升
启发谈话:通过本课的复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四、布置作业
1. 复习专项练习一。(此项练习,若课堂时间充分,就作为课堂练习,否则就作为课后练习。
2.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和混合运算
口算 混合运算
估算 两步连乘解决问题
笔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