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力量小游戏
一、教学目标
1、观察吹不大的气球实验,在思考与交流中找到气球吹不大的原因并能进行合理解释,同时在此过程中体会到空气的力量。
2、通过吹不走的泡沫球活动,学习用尖嘴钳等工具弯折铁丝成螺旋形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对该种现象进行思考、交流,试着理解其中蕴含的伯努利原理,从而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找到并解释气球吹不大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习用尖嘴钳等工具弯折铁丝成螺旋形的方法;试着理解伯努利原理。
三、教学具准备:
教师活动器材:套有气球的一次性矿泉水瓶、锥子、木头铅笔、尖嘴钳、铁丝、吹不走的泡沫球自制模型、投影仪、课件
学生活动器材:护目镜、吸管、铁丝、泡沫球、尖嘴钳(每人一套)、剪刀、木头铅笔(自备)、课堂活动任务评价表
四、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吹不大的气球
在知道了空气有力量的概念基础上,创设情境,利用空气力量来做游戏,尝试将气球塞进饮料瓶内,气球口套在瓶口上,请一名学生上台用力吹气球,大家观察现象,思考原因,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空气力量的角度去思考、和解释该现象的原因。即发现瓶内空间被空气占据,气球就不能被吹大,是因为瓶内的空气压(或顶)住了气球这个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次鼓励学生进行积极讨论和交流,思考出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将气球吹大,即为了将压住气球的空气排出,可在瓶子上钻孔,在有孔的瓶子里,气球通过吹气而胀大,这时空气从孔里被“挤”了出去,它从小孔“跑”出去后,把空间位置留给了气球,所以气球能被吹大。在清楚明白了这一原理后,请一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再次进行实验,即在瓶子上钻孔,看气球是否可以被吹大,以证实大家刚刚思考出的方法。该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在使用锥子时的安全性,必要时教师可以提供帮助。
活动二:吹不走的泡沫球
通过观看科学魔术“漂浮的泡沫球”视频,引发学生的强烈兴趣,结合空气力量的固有知识,猜测并思考泡沫球漂浮的秘密,进行交流,然后再次从视频的后半段进行揭秘,配合教师的讲解与介绍尝试让学生理解与之秘密有关的伯努利原理。在了解了伯努利原理后,学生开始模仿“漂浮的泡沫球”科学魔术完成“吹不走的泡沫球”装置制作游艺活动。活动前,教师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书上该装置的制作流程,可以让他们提出一些关于装置制作的问题或者注意点,(因为书上的步骤较为粗略,并不能完全体现制作的全过程和注意要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就着学生的问题对关键步骤进行现场示范。特别是对尖嘴钳的正确使用和工具的辅助加工要特别进行指导和说明。同时,注意安全教育。此外,在讲解引导时还要注意形象的比喻,比如“盘得像蚊香或棒棒糖、一圈比一圈大、拉成螺旋形”等,经过引导、思考后,教师明确必须要完成的几个任务,再让学生顺利完成该作品制作,并在体验中调整、改进作品(此阶段教师会进行巡视指导),最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堂学习实际情况进行评分。
五、教学设计:
活动一:吹不大的气球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备注
1、情境:用空气力量来做游戏 2、实验1:将气球塞进饮料瓶内,气球口套在瓶口上,用力吹气球。
3、观察现象,思考为什么?
4、讨论与交流:有什么方法可以将瓶子里的气球吹大呢?为什么?
5、实验2:用锥子在饮料瓶上钻孔,然后吹气球。
6、观察现象,验证方法。(含结论)
为了节省时间,实验装置已提前做好,教师可邀请1名学生上台直接朝该装置口吹气。
引导学生从空气力量的角度思考该问题,发现原理: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气球在封闭的空间里就不能被吹大,因为瓶内的空气压(或顶)住了气球。(对该问题教师可以出示图示帮助指导,让学生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找到方法,并在交流中要说出使用这种方法的原因。即在瓶子上钻孔,在有孔的瓶子里气球胀大,瓶内的空气从孔里被“挤”了出去,空气从“小孔”跑出去后,把空间(位置)留给了气球,所以气球能被吹大。(教师可以再次出示图示帮助指导,让学生进行说明)
教师邀请1名学生上台钻孔,提醒其注意安全(教师可以指导帮助),然后再次邀请回刚刚吹气的学生再次进行吹气。(基于吹口的卫生问题)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钻孔的方法可能不易想到,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从空气力量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一旦发现是因为瓶内的空气压住了气球,学生也就不难想到只要将其中的空气排出,就可以吹大气球。
活动二:吹不走的泡沫球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备注
1、观看科学魔术视频:漂浮的泡沫球。
2、观察现象,猜测、思考与交流:泡沫球漂浮的秘密。
3、视频揭秘:漂浮的泡沫球。
4、制作活动:吹不走的泡沫球
(1)阅读书P47,了解“吹不走的泡沫球”装置制作流程。
(2)提出流程图中的关于制作的问题或注意点。
(3)明确任务要求,开始制作。(制作完成后用泡沫球对该装置进行试验、改进,使之成功、有效) 播放视频,提示学生仔细观察看到的现象。
引导学生结合对空气力量的固有知识和前几节课的拓展了解来猜测、思考泡沫球漂浮的秘密并进行交流。
视频揭秘后,教师对其中的伯努利原理进行简单介绍与讲解。
教师可以给学生先看一看、示范一下自制的“吹不走的泡沫球”装置,引起兴趣。
学生在阅读后,教师应鼓励他们提出在流程图中还不太明白的或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装置的大小、吸管如何固定、如何做成螺旋形等)
教师可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对一些关键步骤作出示范,特别是对尖嘴钳的正确使用和木头铅笔这一辅助工具的使用要进行指导、说明。(同时,注意安全教育)此外,在讲解引导时还能为学生支招、找窍门,比如装置“盘得像蚊香或棒棒糖、一圈比一圈大、拉成螺旋形”等。(这也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再次进行强调)
教师课件出示任务要求(1、制作“吹不走的泡沫球”装置,用泡沫球进行试验、改进,使之成功、有效;2、完成课堂活动任务评价表——教师简单说明),分发材料盘,随后到学生中间巡视指导。 该视频可极大激发学生对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也有牵涉到对空气力量的一些其他原理的了解,正好利用这个现象来让学生尝试理解伯努利原理。
书上的流程图比较粗略,有很多制作中的问题不能在流程图上得到解决,所以需要师生共同挖掘、探讨、交流,甚至示范,以避免一些错误的方法导致装置制作中更多问题的产生。
六、课堂活动任务评价表
请根据自己的课堂实际学习情况圈出相应的“★”级
评价观察点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主体
学习兴趣 我对探索空气力量的一系列现象的兴趣 ★★★★ 自己
学习习惯 在既定的要求下安全、有效地开展科学活动,活动器材和书本准备齐全。 ★★★★ 自己
学业成果 我发现了气球吹不大的原因并能完整解释该原因。 ★★★★ 自己
经过学习,我能用尖嘴钳等工具将铁丝弯折成螺旋形,制作完成吹不走的泡沫球装置,该装置成功、有效。 ★★★★ 自己
我对伯努利原理的理解 ★★★★ 自己
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