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知道1时=60分。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认识钟面及建构时间单位之间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习时间,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利用好每一秒;对自己的生活能做好合理的时间安排;
教学重点:认识1时=60分;体验时间的长短;
教学难点:建构时间换算的过程;
教学设想:通过现实情境引入对钟表的认识,在提供的教学资源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建构活动,再现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体现出数学学习的本质来源和数学教学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的新理念。用学会的钟表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有关时间的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导入:用学生已知的整时和几时半导入新课。
第一环节:认识钟面
师:关于钟表,你们已经知道些什么呢?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这是一个钟面,除了刚才你们说的那些之外,还看到了什么?(抽学生口答)
师:两个数字之间是一个大格,观察钟面上有几个大格?
生:12个大格。(教师板书)
师:一个大格中有几个小格?
生:5个小格。
师:用最简单的方法数一数一圈有多少小格?
生:60个小格。(教师板书)
第二环节:认识时、分、;建构1时=60分。
师:走这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呢?你们知道吗?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时。
师:分针走1小格是1分,我们一起来推理一下,走2格是2分,走20格是20分,那么走39格呢?40格呢?60格呢?
生:回答。
师:1圈有60小格,也就是说分针走一圈要用多少分呢?
生:分针走一圈用60分(教师板书)
师:(播放课件,学生观察),分针开始走了啊,正好走1圈,走了60分。呓!分针走了1圈,时针走了吗?走了几大格?走了多少时间呢?
生:时针走了1大格,是1时。(教师板书)
师:分针走了1圈,时针正好走1大格。分针走了60分,时针走了1小时,大家推想一下,这1时和60分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
生:一样多。
师:1时=60分(教师板书)。看课本上还告诉了我们什么?1h=60min(教师板书)。
第三环节:通过活动,体验1分,1时的长短。
师:学习了这么多,到底1分有多长,1时有多长呢?
体验1分:
全体数数,从1能数到多少,老师计时。
人给另一人数1分的击掌次数,(老师控制时间)。
一分钟内能呼吸多少次。
体验1时:说一说1时能做哪些事?
第四环节:总结学习内容,珍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