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 “两会”与民主法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 “两会”与民主法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7-11 21:2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中考热点: “两会”与民主法制
“两会”:两会是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由于两场会议会期基本重合,而且对于国家运作的重要程度都非常的高,故简称做“两会”。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于5月21日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
2020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必将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完备的民事法制保障。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以民法典的编纂和颁行为契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必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更加完备的法治保障,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这是香港国家安全立法迈出的坚实步伐,增强了香港各界尽快恢复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信心,为实现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坚强保障,对“一国两制”实践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知识链接:考点方向一 ?时空视角下的制度创新
中国的制度创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制度
2.世界的制度创新: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美国民主共和制度、苏联模式的确立
3.从中外制度创新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①制度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是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②各国制度可以相互借鉴。③我们要立足具体国情,科学决策,适时调整政策,保持社会发展的活力
考点方向二 时空视角下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
古代社会的专制与人治
理论基础:战国末期的韩非提出了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提倡。
专制制度建立和发展(1)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了皇帝制、三公九卿制、焚书坑儒等(2)汉代: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3)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4)明朝:①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②明成祖建立内阁制度;③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明太祖设特务机构———锦衣卫;明成祖设特务机构———东厂④科举考试采用“八股取士”,制造“文字狱”
(5)清朝:①雍正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②采用“八股取士”,制造“文字狱”
(二)近现代民主与法制的历程1、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与法治
(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革命斗争的推动
(2)理论基础:①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②启蒙运动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3)贡献成果:英国: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英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创了近代资本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先河美国:①1787年宪法: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国家,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②《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颁布,宣布废除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制,为美国黑人提高政治地位奠定了基础③《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颁布,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法国:①1789年,颁布《人权宣言》,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②1804年颁布《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确立了近代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俄国: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的制法令,解放了农奴,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日本: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开始有限的宪政统治中国:①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要求兴民权,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②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制的主张,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传播了民主思想。
(4)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政治地位2、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与法治
(一)苏俄(联)时期的民主法治: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巩固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成果。
(二)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1)进步原因: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等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精神等
(2)法制成果:①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确立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法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平反了一批冤假错案。⑤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
(3)意义: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对民主法制建设的启示或认识
(1)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2)请谈谈你对民主、法制(法治)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①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只有建立和发展民主,才能建立和完善法治,只有完善法治,民主才能得到保障。②法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法治伴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法治是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3)中外历史上的民主制度发展与法治建设对当前我国依法治国有何启示?①民主与法治建设要与国情相适应。?②要注重立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③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律体系。④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深化改革做好准备,确保社会稳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