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圆的周长(1)
?教学内容:圆的周长(1)(教材第62-63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2.通过对圆周率π的值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介绍我国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做出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1.问题引入。
现在围成圆桌和菜板边缘的这条线都有点开裂,需要在它们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要求铁皮有多长就是要求什么?(就是求这条曲线的周长。)
师:围成圆桌和菜板边缘的这条曲线的长就叫这个圆的周长。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圆的周长。
2.揭题:圆的周长。
二、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1.确定方法,自主探究。
(1)明确方法。
(2)小组动手实践。
(3)交流汇报各自的方法。
①绳测法
用线绕圆的一周,从这一点开始,再到这一点,多余部分剪掉,拉直,这条线段的长度是谁的长度?
这里教师可以告知学生这种方法叫“化曲为直”,是一种转化的思想方法,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②滚动法
让圆滚动一周,从直尺的0刻度到滚动一周的终点,这段距离是谁的长度?
③用绳测法和滚动法,可以测量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呢?
2.师:喜欢那两种方法吗?为什么?
3.小结:它们虽然可以测出圆的周长,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从实际操作中可以看出,圆的周长和圆的大小有关。我们知道,圆的大小又和圆的半径有关,那么能不能探讨出求圆的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4.圆的周长和圆的大小有关系。
(1)初步感知,加深疑问。
师:测量、计算后有什么发现?
小结:直径长,周长长;直径短,周长短。由此看出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板书:圆的周长 直径
(2)探究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
师:能分别说说你们测量后计算得到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分别是多少吗?
学生汇报
师:再观察这些比值,又有什么发现?
小结:都是3倍多一些。
师归纳: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3.14多一些,它们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5.介绍圆周率。
(1)阅读教材第63页的“你知道吗?”。
(2)老师说明: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如π≈3.14。
6.归纳公式。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d或C=2πr
老师:这就是计算圆的周长的两个公式,现在要求一个圆的周长,必须要知道圆的什么?
三、巩固提高
1.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
2.选择题、判断题。(课件呈现题目)
3.独立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1)
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
圆周率(π):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C=πd C=2πr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圆的周长并揭示了圆周长概念后,让学生自主探究使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在学生充分认识圆周长的同时,让学生在组内测量不同圆形物品的周长并汇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但由于工具准备不是很充分,导致学生测量的数据出现了比较大的误差,从而影响了从中去发现圆周率的规律,最后就只能由教师告知学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