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找质数
【教学内容】
找质数(教材第39~40页)
【教学目标】
1.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质数和合数的含义,能正确辨别质数和合数。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一、课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哥德巴赫猜想”吗?其实在老师小的时候就听说有人把“哥德巴赫猜想”比作数学王冠上的一颗明珠。你们想知道“哥德巴赫猜想”吗?展示:每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师:谁来读一下这句话?(生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大于2的偶数。
师:能举个例子吗?(如4,6,8,……)没读懂什么?
生:什么是质数?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质数。
2.什么样的数是质数?质数有什么特征呢?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拼长方形。
(1)用12个小正方形再拼一次长方形有3种拼法。
(2)引导:分别用2,3,…11个小正方形分别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
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着拼一拼,边拼边填写书上的表格。
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出示表格。
2.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表格里的因数,并提出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
汇报发现:
(1)5个小正方形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5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
(2)有的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有的数的因数只有2个,如2,3,5,…有的数的因数不止2个。
师:如果把2~12这几个数按因数分,你们会怎样分?
让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我们就把这些数分成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数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因数的数。
3.认识质数、合数。
让学生看教材第39页的认一认,填一填,看一看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归纳: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就叫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把书上填完成,看谁能填的又快又好。
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学生汇报:质数有2,3,5,7,11,合数有4,6,8,9,10,12。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自主讨论。
4.讨论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先让学生讨论交流。
师生归纳总结:方法一:(1)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需要看这个数因数的个数,只有2个因数的数一定是质数,有3个或3个以上因数的数是合数。(2)个位上是0,2,4,6,8和5的数(0,2和5本身除外)一定不是质数,质数个位上的数字只能是1,3,7,9。
方法二: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质数,可以用所有比它小的质数从小到大依次去除它,除到商比除数小,而且还有余数,它就是质数,否则不是质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先在小组内画一画、摆一摆,再填一填,最后集体汇报。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主完成。与同伴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同桌合作完成。
4.游戏“你说我讲”,小组合作完成。
5.学生自学“你知道吗”,提出质疑,师生交流。
试一试:把24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教后思考】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索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在联想猜测、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得出正确结论。小组合作不要仅仅流于形式,要有详细的分工,真正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避免一问一答。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良好合作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