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高店一中:于丽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在一切反应中,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凭空消失。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2.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变化。
(问题1要求学生上黑板板书、问题2要求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答案)
〔引言〕这些反应式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那么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质量守恒守律
二、活动探究
探究课题: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何关系
学生猜想:1、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过渡】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家的猜想究竟正确与否,需要用实验来加以检验。那在实验前请大家制定计划,设计出实验方案,你认为要知道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放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关系,大致需要那些步骤呢?
(学生分组讨论,相互补充得出)
主要实验步骤:1、调节平衡螺母,是使天平平衡;
2、称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使反应发生;
4、称量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和;
5、比较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关系。
【投影】展示所要做的实验
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仪器和用品:锥形瓶、玻璃管、白磷、气球、托盘天平)
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仪器和用品:烧杯、小试管、托盘天平)
探究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演示实验。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探究二: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投影】出示两组实验的名称和反应的化学表达式、要求学生根据所做实验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方案 方案一:红磷燃烧 方案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文字表达式 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氢氧化钠+硫酸铜 氢氧化铜+硫酸钠
实验现象
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关系
分析
【总结】无数的实验都得出和大家类似的结果,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后回答: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板书】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三、深化提高
【多媒体演示】
蜡烛燃烧
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思考】
问题一:实验中的天平是否平衡?为什么?
问题二:实验中的两个化学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释1: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没有称量,所以天平不平衡
解释2: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的反映由于增加了二氧化碳所以质量增加,天平也不平衡
解释3: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投影】水通电分解的微观演示动画
【提问】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认真观察后回答: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原子的质量、种类、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延伸】既然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种类、数目都没有变化,那么元素的种类、质量变了吗?物质的种类呢?分子种类呢?
四、解释应用、拓展提高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以下几点:
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的一个定律,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指“质量”,不能扩展到其他物理量;
守恒的范围是指“参加反应的那部分质量”,没有参加反应的不能计算在内。【练习】
1、100g的水和100g酒精混合,质量等于200g,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2、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反应,生成3体积的水。这是否符和质量守定律,为什么?
3、已知5 g硫和5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硫( )克;那么5 g硫和8 g氧气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硫( )克。
4、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 ①④⑥ B. ①③⑤⑥ C. ①②⑥ D. ②③⑤
五、小结
学完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共24张PPT)
琴溪中学 周恩惠
1.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2.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变化。
S+O2 SO2
P+O2 P2O5
KMnO4 K2MnO4+MnO2+O2
点燃
点燃
加热
探究课题:
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何关系
学生猜想:
1、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大于
小于
等于
1、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称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使反应发生;
4、称量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和;
5、比较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关系。
主要实验步骤:
分组进行实验讨论:
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二步骤:
1.将天平调平
2.将硫酸铜溶液加入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小试管 中,再将小试管放进烧杯中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重
3.小心地将烧杯倾斜使小试管中的氢氧化钠流出与硫酸铜反应,观察现象
4.称量反应后的总质量
5.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关系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现象
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关系
分析
根据你的探究活动完成下表
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
烟,气球先变大后又缩小
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
m1=m2
m1=m2
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
科学家经过做大量实验都得到了同样结果——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蜡烛的燃烧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引 课
新 授
练 习
小 结
CO2和H2O吸收器
主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1、蜡烛燃烧和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天平为什么不平衡?
2、他们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观察动画:
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水通电分解(图解)
O
H
H
O
H
H
水分子
水通电分解(图解)
O
H
H
O
H
H
O
H
H
O
H
H
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重播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1、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2、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的一个定律,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指“质量”,不能扩展到其他物理量;
3、守恒的范围是指“参加反应的那部分质量”,没有参加反应的不能计算在内。
1、100g的水和100g酒精混合,质量等于200g,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2、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反应,生成3体积的水。这是否符和质量守定律,为什么?
3、已知5 g硫和5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硫( )克;那么5 g硫和8 g氧气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硫( )克。
4、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 ①④⑥ B. ①③⑤⑥ C. ①②⑥ D. ②③⑤
10
10
B
1、 蜡烛+O2 CO2+H2O中,蜡烛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点燃
引 课
新 授
练 习
小 结
跟综练习:
2、2AB2+B2=2C中,C的化学式为( )。
H和C
O
AB3
主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以下现象: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
引 课
新 授
练 习
小 结
质量守恒定律本质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的质量总和。
主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