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7-12 07:2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通过比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现代社会生活,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依据历史资料及视频、图片等材料,利用小组演讲、短剧等多种方式,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
(2)教学难点:民族资本主义地发展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
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导读
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艰难成长。西方的文化、器物大量涌入,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近代教育和新闻出版业获得长足进步。在文艺创作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
导入: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革。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为什么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火车、轮船、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是如何引入中国的?旗袍、中山装是怎样出现并风靡一时的?
2、学习新课:
第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
、代表人物:
张骞:创办大生纱厂
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
创办面粉厂、纺织厂。享有“面粉大王”及“纺织大王”的美称。
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
詹天佑:中国近代铁路之父
相关史事: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甲午战败后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除纱厂外,张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了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状元辞官:1894年的一天,数百名官员跪在过膝的雨水里,等着慈禧皇太后回宫。恩科状元张謇也在其中。有些老人已经因为跪不住而瘫倒在了地上。可慈禧连看都没看一眼,昂首就过去了。张謇多年后回忆说,这一刻,我的科举幻想毁于一旦……
实业救国:张謇考上状元的第二年,《马关条约》签订,他说,割地赔款如同身受重伤,但通商办厂却毒入腹中。要想解毒,只有靠中国人自己去办企业,跟他们竞争,以减少外国经济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只有振兴实业,挽救中国的命运!
张謇创办的事业
实业
教育
大生一厂
通州师范学院
大生二厂
农业学校
大生三厂
纺织专门学校
通海垦牧公司等
医学专门学校等
“红色资本家”
1949年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实现了新的复苏。荣德生父子加深了对共产党的信任感。荣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卓越的国家领导人——荣毅仁
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荣氏家族
1949年,决定留在大陆
1956年,将自己的商业帝国上交给政府
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1993年—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撰写《制碱》,发明
“侯氏制碱法”

知识拓展:中国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
(2)、发展阶段:
①萌芽阶段——洋务运动至清朝末年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③再度受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三座大山: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
(3)、发展特点:
①总体上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②发展上不平衡:从行业上: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薄弱。从地区上: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江沿海大城市。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地区分布特点:沿海、
沿江多,内地少
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图》,说说地区分布特点:沿海、沿江多,内地少。
问题思考:
你能以荣氏企业为例,说说近代民族工业兴衰的社会原因吗?
明确: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有所恢复,但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使中国民族工业又走向了衰落。
第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
①工具: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
②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关史事:
20世纪30年代,我国迫切需要在钱塘江上修建一座大桥,连接浙赣铁路与沪杭铁路,打通南北铁路干线。当时,国内的跨江大桥基本都是由外国人设计建造的。曾留学美国,后来回国任教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接受了造桥任务。他带领工程团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终于在1937年建成了钱塘江大桥。这是当时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
(2)、社会习俗的变化:
A、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①剪发辫
②易服饰
③禁缠足
④改称谓废跪拜
⑤饮食、娱乐、婚丧崇洋逐新的趋向
相关史事:
旗袍原来是满族妇女的基本服装,特点是袍身宽大、线条平直,下长至足,呈直筒式,领、袖、襟、裙有宽阔的花边。20世纪20年代,旗袍吸收欧美服装讲求适体和曲线美的优点,款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开始是袖口缩小,滚边变窄,后来逐渐缩短长度,收紧腰身。旗袍样式不断翻新,袖子越改越短,直到取消袖子,露出肩部;领子由高领至低领,越低越时髦,甚至出现无领旗袍。这种经过改良的旗袍,充分体现了女子的曲线美,在上海出现后,很快便流行全国。
B、自由平等的新风尚:文明结婚、集体婚礼
(3)、特征: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3、知识拓展:
中国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
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主修筑京张铁路。西方工程师们抱着观望与嘲笑的态度,讥讽说:“中国造此路之工程师尚未诞生。”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是中国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之一。在修建京张铁路时,他精心勘测、设计、施工,不仅提前竣工,而且实现了“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的既定目标。1909年10月2日,京张铁路在南口举行盛大的通车典礼。这条铁路是以詹天佑为首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中国工人,用自己的技术力量,由中国筹款,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詹天佑的事迹传遍了全国,也震动了西方工程科技界。1909年,他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为正式会员,成为第一位加入此会的中国工程师。
4、本课小结: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代表人物:张謇:大生纱厂;荣氏兄弟:纺织业、面粉业
②发展阶段:洋务运动至清朝末年:萌芽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再度受挫
③发展特点:总体来讲比较落后
(2)社会生活的变化
①交通通信的发展:
工具: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
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②社会习俗的变化:
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③特征: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5、课后活动:
(1)、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你知道哪些张之洞、张謇创办近代民族工业的故事?
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如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都是他主持创办的著名企业,在当时影响极大。
状元实业家张骞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一战后,逐步走上衰败破产的道路。
(2)、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三项内容,想一想这些内容在你现在的生活中有什么表现?
提示:可以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举例,要贴近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