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位置》
第1课时 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做一做,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体验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1、按要求做。
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
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
2、说一说。
桌面上有什么。
数学书的上面有什么?
铅笔盒的下面有什么?
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交流辨析,探究新知
(一)学习“上、下”的位置关系。
1、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画面上有些什么。(课件出示图一)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2、体验上、下的相对性。
师: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又说火车在下面,火车到底在哪里呀?这是怎么回事啊?怎样才能说清楚呢?
小结:有时我们需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别人才能听明白各种物品的位置。谁再来说一说?
3、思考:轮船的上面有什么?(只要是空间方位在轮船上方的,都是对的)
(二)学习“前、后”的位置关系。
1、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画面上有什么变化。(出示图二:卡车和大客车开来了)
问题: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
2、体验前、后的相对性。
师:大家一会儿说卡车在后面,一会儿又说卡车在前面,这又是怎么回事啊?
引导学生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3、思考:大客车的前面有什么?(学生交流并发言,要求语言表述的完整性)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请你用“上、下、前、后”说一说教室里的人或者物品。
2、练习二第1题。
认真观察图中的位置关系,准确作出判断。(学生完成时,可以用笔圈一圈)
3、做一做。
把铅笔盒放在桌子的上面。
把数学书放在铅笔盒的下面。
请坐在××前面的同学起立。
请坐在××后面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四、灵活运用,拓展提升
练习二第3题。
先小组交流: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再结合龟兔赛跑的故事,将兔子和乌龟贴在图上,并看图讲故事。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师指着板书) “上”“下”“前”“后”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例子说明吗?学会了“上、下、前、后”的位置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将它们进行应用。请小朋友回家后,结合情境给父母说一说生活中的“上、下、前、后”。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都比较了解,在课堂上学生对位置的相对性也感受比较深。如A在B的前面,也可以说B在A的后面。但是在练习二第1题中,没有出现小兵前,学生对于谁在谁前,谁在谁后比较清晰,当小兵出现后,因为小兵和小玉是面对面的, 小玉在小兵的前面,小兵也在小玉的前面,跟前面的位置相对性有认知冲突。在这儿还是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胸为标准,胸前的就是前面,背后的就是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