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
第1课时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练习八第2、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和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带来了一些物体,请你拿出来与你这个组的同学的东西放在一起。
师:你能把你们组的东西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介绍)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二、自主学习,直观感知
1、小组合作。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3)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4)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2、揭示概念:这些东西啊,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
3、摸一摸, 感知特点。
三、展示交流,建构新知
1、第35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拿出实物玩一玩,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课件演示)
(1)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形。(举起自己带的长方体物体)
(2)用同样的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有些图形学生容易混淆,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次性杯子等,可以举一些错例让学生辨析,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辨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4、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第35页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四、游戏活动,加深理解
1、请同学拿出图形搭一搭。
2、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组怎样搭的。
3、课件展示几种不同的搭法,并归纳。
五、反馈评价
1、练习八第1、3题。
2、做一做。
3、数图形。
(1)课件出示练习八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
(2)练习八第6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活动, 我们发现了哪些知识?
你们是怎样发现这些知识的?(看一看、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议一议等)
?板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反思
本节课操作活动比较多,导致有部分学生自顾自地玩,没有把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时间也把握得不是很好,最后的练习有点抢时间,学生说得不够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