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课时 6和7的认识(1)
?教学内容:教材第39、40页,练习九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让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2、复习数的组成。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数宝宝0~5,今天我们来认识数宝宝6和7(板书:6和7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学习数数和认数。
1、出示主题图。
2、思考:图上有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数一数,有多少个男同学,有多少个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
3、小组交流,认识6。
(1)图上有多少个同学?(学生边数老师边在图下出示6名同学的头,再数,数一个就对应出示一个点子。一共有6名同学,对应出示6个点子,并出示小棒图)
(2)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方法同上,老师和同学一共有7人)
(3)图上的桌子和椅子各是多少?同桌指着一个一个地数数。
师:像这样6个同学, 6张学生课桌,都可以用数6来表示;7个人,7把椅子都可以用数7来表示,出示卡片6和7让学生认。
4、找找身边的6和7。
(1)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的个数可以用6和7来表示,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摆一摆,找一找,告诉旁边的小朋友,也可以用6根小棒,7根小棒摆出你自己喜欢的图形,让同桌看看,数数。
(2)学生汇报。(6根小棒可以用6表示……)
(3)小结: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都可以用6和7来表示,你能用6和7各说一句话吗?
(二)学习数的顺序。
(1)思考:数5个以后再数一个数是几?接着再数一个呢?
动手操作或课件播放:在计数器上先拨5个珠子,数一数,再拨一颗,再数,再拨一颗,再数。
强调:在5的后面再添上一颗是几颗?在6的后面现添上一颗是几颗?
(2)出示放大的直尺图。(直尺图上标出0至5)
思考:①后面2个空该怎么填?互相说一说。
②填空:6的前面是( ),6的后面是( ),6的相邻数是( )和( )。
(学生讨论后汇报)
(3)小结6、7的顺序。(6添上1是7,7在6的后面)读一读。(0~7)这是怎样数?(从小到大的数)(7~0)这是怎样数?(从大到小的数)同桌互相读一读。
(三)学习比较大小。
(1)思考:6添上1是7,那么6和7相比,谁大呢?
出示点子图验证: 6<7,7>6。
(2)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6小于7的?(数的,6个点子比7个点子小,所以6小于7。想的,因为6添上1是7,7比6多1,所以7比6大……)
(3)独立完成5○6,6○5,然后交流。
(4)游戏巩固:请你举出比7小的卡片。(0~6都可以)
请你说出比5大的数。(6、7,也可以是别的数)
(5)两人一组,请你当小老师给对方出一道这样的题。
三、反馈评价
1、抢答练习。
①5后面的数是几?
②6后面的数是几?
③7前面的数是几?
2、完成练习九第1、2题。
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学生完成题目后再交流。(第2题数方块注意不要有遗漏,比大小时答案不唯一)
3、课件呈现:填一填。
4、课件呈现:比一比。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可以同桌互相说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整节课内容不多,再加上前面学生已经学了1~5的认识,所以整个教学过程都很轻松。后面增加了两道练习题,帮助学生沟通前后的知识,整体把握0~7的顺序大小,虽然学生做得比较慢,但掌握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