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4课时10的加减法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4课时10的加减法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12 09:0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时 1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做一做,练习十三第4、5、10、11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运用10的组成,完成10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拍手背儿歌: “9和1真淘气,7、3、8、2也调皮。吹6(做口哨),升4(做红旗),小手小手真伶俐……”
2、对数组成10。
教师扮作小熊猫:“小朋友,我想和你们做10的组成的游戏。我出1……”
生:“我出9。”(同时出示9的数字卡片)
师:“1和9组成10……”
3、填一填。
二、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圆圈图①:1个蓝○,9个白○。
师问:小朋友,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
生可能答:
a:有1个蓝○,9个白○,合起来是10个○:1+9=10
b:有9个白○,1个蓝○,合起来是10个○:9+1=10
直接要求利用10的组成计算。如果有少数学生还在用数数等其他方法,教师在肯定的同时要予以引导。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说明白。  
c:有10个○,拿走9个白○,还剩1个蓝○:10-9=1
d:有10个○,拿走1个蓝○,还剩9个白○:10-1=9
比较1+9=10,9+1=10,引导学生发现:虽然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但算式的意思没有发生改变,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得到整体10,因此可以只写1个。
2、课件出示圆圈图②,2个蓝○,8个白○。
师问:小朋友,你们会说这个图的意思吗?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四人分组讨论,请一组学生将算式写出来:
2+8=10 10-2=8 10-8=2(学生齐读一次)
三、展示交流
课件出示圆圈图③。
师问:“小朋友,你们能看图写出三道算式吗?试试看!”
请学生将算式写在纸上,写好之后可以离开座位去看看别人写的算式是否和自己的一样,并且说说自己的理由。(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先独立完成,然后离开座位与别人进行交流)
最后,请一位学生把算式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想一想:出示:5+5=□ 10-5=□
请全班同学用手指来表示出得数。
四、展示提升
1、游戏“找朋友”:用数字卡片组成10。
如:学生扮成小蜻蜓:“我是一只小蜻蜓,飞呀飞呀找朋友,我是卡片2,谁是我的好朋友?”“我是卡片8,我是你的好朋友。”两人合:“2和8组成10”……接着,小猫、小兔、小猴等都找朋友。
2、室外游戏:“站位”。
教师先讲明游戏规则,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拿着数字卡片,卡片上的数字和外圈上的数字组成10。学生看清地上的图意后,就举着卡片站到相应的位置上。全部找到位置的小组获得一面小红旗作为奖励。
五、反馈评价
1、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1、2题。
2、练习十三第4题。
利用“选卡片”的形式练习得数是10的加法。由于得数是10的加法在后面的进位加法中有重要作用,因此要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使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
3、练习十三第5、10题。
引导学生看清条件和问题,正确列出算式。
4、练习十三第11题。提醒学生先计算再比较。
六、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2、举出几个生活中用到10的加减法的例子。
?板书设计
10的加减法
1+9=10  2+8=10  3+7=10  4+6=10  5+5=10
9+1=10  8+2=10  7+3=10  6+4=10
10-1=9  10-2=8  10-3=7  10-4=6  10-5=5
10-9=1  10-8=2  10-7=3  10-6=4
?教学反思
为了避免学生用接着数或数数的方法计算,先计算1+9=10,学生几乎都能说出正确的答案,在要求他们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时候,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会用数的分解和组成来计算,所以在自主学习这个环节花费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