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 夜 书 怀
杜 甫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是旅途、旅居之意
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好友成都尹严武去世,使杜甫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渝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的途中写的。
2、通过“夜”字察实景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思考:首先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些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抒发作者什么情感?
(讨论作答)
意境
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细草:
微风:
阔岸:
危樯:
孤夜:
独舟:
意象
画面
寂静凄冷
情感
漂泊无依孤独寂寞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低垂的星空:
辽阔的平野:
涌动的月影:
浩荡的大江:
意象
画面
意境
雄浑
阔大
情感
孤苦 伶仃
无依无靠
反衬
以乐景写哀情
星空低垂,
原野显得格外广阔,月光随波涌动,
大江滚滚东流。
3、通过“书怀”悟实情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如何理解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含义?
(提示:变成陈述句,联系学过的诗体会作者思想回答)
明确: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很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这种理想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年老多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句话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了杜甫政治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效果?(方法步骤:一叙、二析、三评。)
叙述:比喻
把自己比着天地间一只孤独的沙鸥。
即景自况以抒悲怀,借景抒情,以沙鸥自况,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评价:
分析:
总结:全诗通过描写“旅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孤独伶仃的伤感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直抒胸臆,比喻
艺术手法:
关于格律诗:律诗属于格律诗。因为格律诗是在古体诗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所以又称之为近体诗。所谓格律诗就是在形式上要遵守一定的“格”。
就每首诗的句数而言,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为四句,共两联,分为第一联和第二联;
律诗为八句,共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就每句的字数而言,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五言即每句五个字;七言即每句七个字。就语言形式而言,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尾两联一般不作对仗要求;绝句的两联一般也不作对仗要求。就音韵而言,每首诗偶数句的末尾的字(即韵脚)必须押韵。起句(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起句不押韵的为正格,押韵的为偏格。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从体裁看,这首诗是格律诗中的 ( )言律诗 ,它由4联8句组成,每联都有特定的称谓;这首诗的对仗联有( )。
2这首诗描写了失落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以第二或第四联为例,分析其手法与艺术效果。
3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哪些方面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1、从体裁看,这首诗是格律诗中的
( 5 )
言律诗,它由4联8句组成,每联都
有特定的称谓;这首诗的对仗联有
( 颔联和颈联 )
2、这首诗描写了失落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
悯,其志可嘉。以第二或第四联为例,分析其手法与艺术效果。
明确:颔联用了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著与勇敢。
尾联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以野鸭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也可以说,使用了衬托的手法。孤雁的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鸭们却全然不顾,它们纷纷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3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哪些方面的思想感情?
明确:传递出乱离漂泊中失群者的痛苦心情。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屑与“鸣噪自纷纷”的野鸭为伍,宁愿孤独追寻的高志志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