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安徽名校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安徽名校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12 09:21:57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安徽名校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自现代考古学在我国兴起以来,诸多考古发现与宏富考古资料
不断引起学术界瞩目,为研究増添新可能、新视角。比如汉宇研究,现代考古学就使其突破传统小学、金
石学、书学范畴,步入全新的广阔领域。《中国汉字美学史》的研究就建立在20世纪现代考古发现的新
资料基础之上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代表,历经几千年发展,至今仍以蓬勃生命力在当今社会发挥重要作
用。汉字也是解读中国历史文化奥秘的钥匙,一个字、一个读音、一个偏旁部首甚至一个点画,都蕴藏古
老文化和深厚内涵。在漫长发展演变中,汉字发展出独特美学,《中国汉宇美学史》聚焦于汉字形体及其
美学特征,尤其是汉字的装饰美化功能
汉字的装饰美化功能萌生于史前刻画符号,成熟于商周图形文字,继之有春秋战国以鸟虫书为代表
的金文以及秦汉篆书,转折于宋元雕版宋体字,昌盛于20世纪现代美术字。这一研究与文字学、艺术
学、史学、考古学等学科关系密切。汉字是线的艺术,装饰文字笔画中的直线、曲线及其变化组合,构成
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象形是汉字最鲜明的特征,其在史前文化的陶器、玉器刻画符号中已见雏形,其
中蚌埠双墩文化与良渚文化器物上的诸多动物形象就很突出。在史前时代,刻画符号已经初具垂直刻
画和纵向构造的骨架,具备平衡对称架构,具有造型装饰美感,是汉字形体美的源头。早在春秋战国时
期以鸟虫书为杰出代表的金文中,文字装饰丰富多样。现代美术字是20世纪初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
诸多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流派,改变传统文字美化观念,形成具有现代设计观念的文字造型装饰形式。
汉字之美不仅体现在汉字自身,还体现于汉字与其载体的构成关系上。比如,史前刻画符号多集中
在器物外口沿、上腹、正中、圈足底部等,也有些居于器物的柄部、容器的流部,均以特定器体的中轴线为
参照。即便是玉琮、玉壁等礼器,也从其形体出发,选取最利于人们观察的部位,使符号成为视觉焦点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铭文的“文饰”作用加强,文字对器物美化的意识尤为突出。以越国剑器为例,铭
文造型与剑身、剑格、剑首浑然一体,铭文采用错金银与镶嵌工艺,更是锦上添花。
汉字载体有各种材质,如陶器、玉器、青铜器、刻石、木器、金银器、纸品等,载体材质固有的色泽和质
地以及不同的工艺,都使汉字表现出独特美感。据《周礼·考工记》所记,周代工艺技术中攻木、攻金、攻
皮、设色、雕刻、制陶等手段俱全,说明当时针对不同材质的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随着社会发展与技
术进步,后世文字刻画工艺更是远超周代。
欣賞这些优秀文化遗产,感受其艺术魅力,是我们研究汉字美学秉持的基本态度。希望从海量资料
中遴选的这些文字作品以及从中梳理总结的美学规律,对发扬汉字文化有所裨益在当代社会发挥积极
作用。
(摘编自李明君《展现汉字之美》;此文为其主编的《中国汉字美学史》一书序言。)
高二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2019-2020学年安徽名校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题号
10
答案
B
A
D
B
C
题号
18
答案
C
1.B(A项,“传统小学、金石学、书学从此步入全新领域”不正确。原文说“现代考古学就使其(即汉字
研究)突破传统小学、金石学、书学范畴,步入全新的广阔领域”。C项,原文说“汉字的装饰美化功能·
昌盛于20世纪现代美术字”,并非“在20世纪达到了顶峰”。D项,“汉字……还被铭刻在器物中轴线旁”
不正确。原文只是说史前刻画符号“以特定器体的中轴线为参照”。)
2.C(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3.A(偷换概念。原文为“装饰文字笔画中的直线、曲线及其变化组合,构成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而选
项说的“其中”指的是汉字中。)
4.D(“其重要性已得到全社会一致认同”不正确。原文为“行业、企业、政府、学术界甚至是个人都意识
到了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5.B(“产业数字化规模居全球首位”于文无据)
6.①加大投入,合理布局,促进各产业、各地区、各领域均衡发展。
②夯实融合发展基础,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
③加强制度建设,改革监管框架,提升治理能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B(“表面庄重,心里却有点瞧不起他”不正确。“我”只是觉得李柏安的口音有点好笑,并无瞧不起之
意:从下文“我由衷羡慕他”也可以看出。)
8.①明贬实褒,突出李柏安生活节俭,会过日子,懂得谋划未来
②与后文他拿出全部积蓄给老葛治疗形成对照,更能衬托出他扶危济困、乐于助人的可贵品质
③欲扬先抑,使小说情节更加曲折,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每点2分)
9.①简练醒目,且巧妙设置悬念,有助于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一语双关,生动形象:明指救急用的一百八十元钱,暗将李柏安比作一块“好钢
③引人深思,提示主旨:什么是“好钢”,怎样才能成为“好钢”,从而提示小说主旨。(每点2分)
10.C(联系上下文,整体把握句意,理清人物、事件、时间,结合表示官职的关键词、句式结构以及词语
间的搭配关系等判断。标点如下:正德十二年进士。除华亭知县。浚陂塘,民复业者三千余户。嘉靖四年
召拜御史,巡按福建。出为苏州知府。)
11.D(“也叫进仕”不正确。“进仕”意为进身为官。)
12.D(“与其学说大同小异”不正确。原文为“于王守仁说颇有异同”,意为与王守仁的学说有不少差异。)
13.(1)南北屡次报捷,等到分批奏报各地边境战功,聂豹都归功于上天保佑,皇帝像当初一样祭告行赏
句意通顺2分,“奏捷”“率”及“如初”介宾短语后置各1分
(2)聂豹更加惶恐,条列五件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事情呈上,皇帝心里始终不高兴,降低聂豹二级
俸禄。(句意通顺2分,“愈”“便宜”“怿”各1分。)
【参考译文】
聂豹,字文蔚,吉安永丰人。正德十二年中进士。被任为华亭知县。在任期间深挖河塘,使三千余户
2019-2020学年安徽名校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