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空气》教学设计(科学 一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引领学生经历运用感官或借助其他介质观察与探究空气的过程,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3、科学知识:初步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能说出空气与水的相同与不同。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经历运用感官或借助其他介质观察与探究空气的过程,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
难点 初步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能说出空气与水的相同与不同。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塑料袋 气球 扇子 粉笔 水槽 吸管
教师准备:打气筒 乒乓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水,知道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水。同样还有一种东西是人们无法离开的,那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猜一猜下面的谜语:一种东西围着我,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我们人人离不了。(出示课件 1)它是什么?(空气)
那现在就请你深深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空气,认识空气。(出示课件2,板书课题)
(二)活动1
既然我们离不开空气,那关于空气,你知道哪些呢?
(学生发言)
师:是的,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空气,但由于我们对空气的需求已经习以为常了,所以往往忽视它的存在,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呢?或者说你怎样能找到空气呢?请同学们说一说,用老师给提供的材料,怎样才能找到空气呢?(出示课件3)
(学生自由发言说找空气的方法)
师:既然大家都有方法想证明空气的存在,那就利用你手中的材料来试一试吧!注意实验时,要求每人选择一种材料轮流找空气,同学在找空气时,其他人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
几点要求:
1. 每个同学至少选一种材料来找空气。
2. 当某一同学在找空气时,其他同学要仔细观察,看看他用了什么材料,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或感受,用到了那种感官。
3. 每个同学用你所选的材料只能做一次实验,从选择塑料袋的那位同学开始,一个一个轮流做,每个同学做完后,把你所用的材料还装进塑料袋里,实验结束。
学生找空气,教师巡视。
2、完成实验的小组请坐好,咱看看每个组都用几种方法找到空气了,你们用到了种材料和感官、发现了什么。老师找同学说一说。(看课件按表格里边的几项内容说一说)
学生汇报找空气的过程及发现。
教师演示实验: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找到了空气,老师也有一种方法,请大家看一下老师找到空气了没有。(出示课件4)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觉得找到空气是不是很容易呢?因为……
生: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师:的确,空气就像是无处不在的小精灵,他能藏到我们的食物里,能钻进我们的衣服里,还可以从我们的身体里溜出来、溜进去。它时刻在我们周围。
(三)活动2
师:今天我们又验证了空气的存在,那么你们能不能根据水的这些特征,找出空气的特征呢?
请每个小组组长用塑料袋装一袋子空气,同学们注意观察,调动你的各种感官看空气都有哪些特征。
老师演示,生说,师板书。(空气 无色 无味 无固定形状 透明 气体。)
师:这些特征与水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谁能把空气的性质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呢? (出示课件5)
(四)知识运用
师:那老师又有问题了,既然空气是透明的,为什么有时候你却看不清离你很近的物体呢?我们的空气怎么了?
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是啊,空气被污染了。那空气都被什么给污染了呢?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6—9)
生:沙尘暴,汽车尾气,工业污染,吸烟,雾霾等等很多方面。
师:看起来空气的污染还挺严重,我们呼吸了被污染的空气会怎样呢?(出示课件10)对,我们的身体就会受到伤害,会生病。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空气,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生:多植树种草,要绿色出行,告诫家长人不要吸烟,不践踏草坪,要爱护花草树木……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那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今天做起,从我们的身边做起,一起来保护保护空气,我们的大自然,好不好?(出示课件11)
(五)总结
师:同学们真棒!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不少的科学知识,那谁给总结一下,咱这节课都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好方法呢?
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师: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勤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就能发现它。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生活的有心人!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出示课件12)
(板书设计)
4、认识空气
无色
空气 无味 气体
无固定形状
透明
教学反思:
课前:在我的心目中,《认识空气》这节课很经典,也非常有趣。因此,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对什么都很好奇,我准备了水槽、粉笔、气球、扇子、吸管等材料,搜集了关于空气的谜语,心想这节课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课上:科学课上我尽量体现出用证据说话。例如,在认识空气没有一定形状能流动时,让学生充分去体会,把空气装进塑料袋,把空气从气球里放出来等,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透明的气体。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对空气的认识逐渐加深。在教师的引导下,注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
课后:这节课上下来,我感觉很快乐,快乐着孩子们的自主探究找空气,快乐着孩子们的神采飞扬说空气。看起来,一节课,抓住孩子们的精气神儿,提升兴趣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