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1、有人认为冬季冷夏季热,是因为冬季太阳离地球近,夏季太阳离地球远。对吗?
2、你有没有发现夏季和冬季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位置不一样吗?夏季偏北些,冬季偏南些,为什么?
3、为什么有些地方四季分明,有些地方终年积雪?
4、为什么我国夏季昼长夜短,而冬季昼短夜长?
第一课时 杆影的变化
一天之内,它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呢?人影长度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你观察过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吗
1. 在纸上竖一根杆子。
2. 把纸放在太阳下,或用灯泡模拟太阳一天的东升西落,每隔一个小时记录杆影的位置和长度。
东
南
北
西
9:00
10:00
11:00
12:00
观察杆影的变化
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大小有关
杆影长度与什么有关?
这个交角就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角
地平面
西
东
南
北
(
(
(
(
太阳高度角和杆影在一天中的变化(23.50N以北地区):
一天之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由 变 再变 ,最小在 时候。
一天之中,杆影长度的变化由 变 再变 ,最小在 时候。
杆影的方向变化是怎样的?
小
小
短
大
长
长
正午
正午
西北——正北——东北(偏北方向)
一天中阳光照射方向和角度的不同使杆 影的方向和长短发生相应变化。这是由于地球 的 引起的。
自转
夏
冬
一年中,同一地点每天正午太阳高度都是一样吗?
夏天中午
北
南
冬天中午
不一样
1
2
结论2:某地(同一点)夏天正午太阳高度大,冬天正午太阳高度小
一年中,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高度和杆影的变化
夏天正午太阳高度 ,杆影 ,天越 ;
冬天正午太阳高度 ,杆影 ,天越 。
短
大
小
冷
长
热
造成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的原因什么?
答案:地球的公转
你观察过射入窗内的阳光吗?
冬天中午
夏天中午
南
北
北
南
冬天更远些
从南面窗户直接射进室内的阳光,夏天与冬天相比,哪个季节更远一些?
太
阳
光
┐
)
)
B
C
A
太阳直射点
在同一天的正午12点,纬度不同的地方杆影长度相同吗?
结论3:太阳高度角与 有关。以直射点为界,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
纬度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同一地点,一天中太阳高度角不同
2、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高度不同
3、同一时间,不同纬度太阳高度角不同。
(太阳在正南或正北时高度角最大)
地球的自转引起
(冬季小夏季大,冬至最小,夏至最大)(北半球)
地球的公转引起
(太阳直射点最大,向南、北逐渐变小)
第二课时 地球的公转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地球的公转方向是怎样的?
2、地球公转时,地轴在宇宙空间的姿态是怎样的?
自西向东
倾斜的,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公转的特征:
公转和自转方向一致(自西向东)
地轴与公转平面66.5度夹角(地轴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 365.2422天。
1、方向:
2、姿态:
3、周期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太阳直射在23.5°N上
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太阳直射在23.5°S上
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的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春分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一次。
太
阳
光
┐
)
)
B
C
A
太阳直射点
在春分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
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极递减
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极递减
地球上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季较高,冬季较低。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
夏至日和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三、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1)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纬23.50)
(2)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南纬23.50)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
(4)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1)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纬23.50向南北两侧递减
(2)在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纬23.50向南北两侧递减
(3)在春分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为使低层住户能全年见到阳光,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为什么?
1、观察你所在地区居民楼的主卧室和阳台,通常朝哪个方向,为什么?
朝南,能充分接受太阳光
冬至日,因为这天太阳高度最小,楼影最长。
第三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丽水地区夏天天亮时间大约是几点,冬天呢?它们相同吗?这里哪几个月白昼较长,哪几个月白昼较短?
1、该地哪个月的白昼最长,约多少时间?
2、该地哪个月的白昼最短,约多少时间?
3、该地白昼最长和最短的月份和你居住的地方相同吗?
北纬40°某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昼夜长短变化吗?
变化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B图
A图
23.5°N
P
66.5°N
0°N
23.5°S
66.5°S
。
。P
冬至(12月22日)
夏至(6月22日)
春分(3月21日) 秋分(9月23日)
N
N
温馨提示:某地纬线圈处于昼半球的部分比处于夜半球的部分长,则昼长于夜。
1、一年中北半球什么时候昼长于夜? 2、一年中北半球哪一天昼最长,哪一天夜最长?南半球怎样呢?
3、北半球上什么时候昼夜平分?赤道呢? 4、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5、地球上有没有地区一定时候不出现昼夜现象?
太阳直射点
位置 昼夜长短的状况
(昼长=夜长、昼长>夜长、昼长<夜长、极昼、极夜) 结论或规律
太阳直射赤道
(春、秋分日) 赤道
23.5°N
66.5°N
23.5°S
66.5°S
昼长=夜长
昼长=夜长
昼长=夜长
昼长=夜长
昼长=夜长
全球各地
昼夜等长。
学生实验结果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的状况
(昼长=夜长、昼长>夜长、昼长<夜长、极昼、极夜) 结论或规律
太阳直射23.5°N
(夏至日) 赤道
23.5°N
66.5°N
23.5°S
66.5°S
昼长=夜长
昼长>夜长
极 昼
昼长<夜长
极 夜
赤道: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南半球: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夜越长,
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的状况
(昼长=夜长、昼长>夜长、昼长<夜长、极昼、极夜) 结论或规律
太阳直射23.5°S
(冬至日) 赤道
23.5°N
66.5°N
23.5°S
66.5°S
与太阳直射
23.5°N的
情况相反。
昼长=夜长
昼长>夜长
极 昼
昼长<夜长
极 夜
0°
23.5°N
23.5°S
夏至日
冬至日
秋分日
春分日
昼长夜短
昼最长
昼短夜长
夜最长
昼夜等长
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以北半球为例:
纬度越高昼越长
纬度越高夜越长
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
北半球
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处于夏半年,另一半球就处于冬半年。
结 论 (一)
1.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时间 北半球 南半球
春分日至秋分日
秋分日至
次年春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春分日、秋分日
昼夜等长
昼最长
夜最长
昼长>夜长
昼长<夜长
夜最长
昼最长
昼长<夜长
昼长>夜长
结 论 (二)
2.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1)赤 道:全年昼夜等长。
2)北半球:夏半年时,纬度越高昼越长; 冬半年时,纬度越高夜越长。
3)南半球:变化情况与北半球相同但时间刚好相反。
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考察一般选在什么时间比较好?
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而南半球是夏季,气候比较好。
第四课时 五带的划分
我们从电视里可以了解到:每到春节,哈尔滨人总是高高兴兴地去溜冰、看冰灯,而广州人则快快乐乐地去玩狮舞、看花市。为什么哈尔滨和广州都在冬季,而出现的情景不一样呢?这和这两地在同一时间内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有关吗?你能得出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纬度高低不同,太阳高度也不同,太阳辐射能不同。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总能量具有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的规律。太阳高度越大,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越集中,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多。
太
阳
光
┐
)
)
B
C
A
太阳直射点
根据地区全年接收太阳能量的多少,把地球划分成五带。
几条重要纬线
赤 道
00
23.50N
23.50S
66.50N
66.50S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900N
900S
五带的划分
赤 道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热 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00
23.50N
23.50S
66.50N
66.50S
900N
900S
赤 道
00
北极圈
南极圈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有太阳直射现象
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
23.50N
66.50N
23.50S
66.50S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900N
900S
热 带
五带 纬度范围 阳光直射(有或无) 极昼极夜(有或无)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有 无
北温带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无 无
南温带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无 无
北寒带 北极圈以北 无 有
南寒带 南极圈以南 无 有
课本122页
五带中各有什么动物?
北极熊
灵巧的北极狐狸
南极企鹅
南极鸽
寒带动物
温带动物
热带动物
五带中各有什么植物和地理风光呢
寒带风光
南极冰盖
寒带植被
热带风光
热带风光
四季分明的热带森林
我们位于哪个热量带?五带的划分有什么意义?
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小部分属于热带。
了解所处的热量带,以及各带中的植被分布、土壤种类和动物资源等特点,更好地了解生态环境。
1、太阳高度角:
一、观测杆影的发现
3、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
二、地球的公转
1、方向:
2、周期:
3、姿态:
4、效应:
自西向东
约一年(365.2422天)
呈倾斜状态,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1)正午的太阳高度季节的变化
(2)四季变化
(3)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
2、太阳高度一日中不断变化
(地球自转的缘故)
(地球公转的缘故)
(4)五带的划分
三、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成因: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2、直射点变化规律:
赤道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至(12.22)
四、昼夜长短变化
1、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昼夜等长
2、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3、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
4、全年赤道昼夜等长
五、五带划分
北极圈以北:
南极圈以南:
北极圈→北回归线:
南极圈→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南回归线:
北寒带
南寒带
北温带
南温带
热带
1、划分依据:
太阳辐射总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