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可作为“示踪原子”使用
B.放射性元素的比结合能一定很小,所以容易发生衰变
C.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所放出的射线在磁场中一定都能发生偏转
D.放射性元素发生化合反应后仍具有放射性,但半衰期将会改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原子核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C.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D.根据玻尔原子理论,氢原子在辐射光子的同时,电子的轨道半径连续地减小
3.下列关于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发生衰变时放出氦核,说明原子核内有氦核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其核子数越多,则结合能越大
C.原子核的半衰期可以通过加压或者升温等方法进行改变
D.裂变反应堆中,发生的不是链式反应
4.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有
A.核力存在于原子核内任意两个核子之间
B.某元素的原子核衰变后会变成另一种新的元素
C.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类认识到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一个镭的原子核中有
A.226个核子
B.226个质子
C.138个质子
D.88个中子
6.关于原子核的变化、核能及核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力是一种弱相互作用,只能发生在原子核内相邻核子之间
B.某原子经过一次α衰变和两次衰变后,核内质子数不变
C.放射性原子核X发生衰变,生成物的结合能一定小于X的结合能
D.是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之一
7.目前核电站都是利用重核裂变发电的,其中一个裂变反应是:.然而在地球上消耗的能量,绝大部分来自太阳内部核聚变时释放的能量,太阳的总输出功率为400亿亿瓦(4×1026W),其中一个核聚变反应是:.若已知的质量为m1,的质量为m2,的质量为m3,的质量为m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电站中为了控制核裂变反应速度,可以在铀棒之间插进一些镉棒
B.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都是与温度无关,常温下就可以发生
C.核裂变反应中的U的比结合能大于Ba和Kr的比结合能
D.题中核聚变反应释放的核能为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C.核反应方程应遵循质子数和质量数守恒
D.γ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跃迁产生的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等
B.维系原子核稳定的力是核力,核力可能是吸引力,也可能是排斥力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稳定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定大于质子数
D.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产生的
10.图中四幅图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原子核D和E聚变成原子核F要放出能量
B.乙图中,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C.丙图中,原来有1000个氡222,经过一个半衰期的时间,一定还剩下500个
D.丁图中,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光电效应和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粒子具有波动性
B.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用来确定原子核电荷量和估算原子核半径
C.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能量减小,核外电子的运动加速度减小
D.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不牢靠,原子核越不稳定
12.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少
B、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将发生衰变
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D、铀核()衰变为铅核()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E、铀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铀核的结合能
13.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子核质量数是226.试问:
(1)镭核中有几个质子?几个中子?
(2)镭核所带电荷量为多少?
(3)若镭原子呈中性,它核外有几个电子?
(4)是镭的一种同位素,让和以相同速度垂直射入磁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它们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是多少?
参考答案
1.A
【解析】
A.
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因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半衰期短等优点被广泛作为示踪原子使用,选项A正确;
B.
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后放出能量,则生成物的比结合能比原来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大,但只是放射性元素的比结合能比生成物的比结合能小,并不是放射性元素的比结合能都一定很小,选项B错误.
C.
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所放出的射线在磁场中不一定都能发生偏转,例如γ射线,选项C错误;
D.
放射性元素发生化合反应后仍具有放射性,半衰期不变,选项D错误;
2.C
【解析】
A.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A错误;
B.比结合能的大小反映原子核的稳定程度,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故B错误;
C.原子核衰变过程中质量数与电荷都是守恒的。故C正确;
D.根据波尔理论可知,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是不连续的,即轨道的量子化。则氢原子在辐射光子的同时,电子的轨道半径不是连续地减小,故D错误。
3.B
【解析】
A.原子核发生衰变时放出氦核,只能说明原子核中包含与构成氦核的成分,但是不能说明原子核内有氦核,选项A错误;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这些粒子结合在一起时会产生质量亏损,亏损的质量转化成核子的结合能,核子数越多,结合能越大,选项B正确;
C.原子核的半衰期不受外界条件影响,任何外界条件都无法改变原子核的半衰期,选项C错误;
D.无论是原子弹还是裂变反应堆中,发生的都是链式反应,区别在于原子弹中的链式反应速度快,频率高,反应堆中的链式反应速度慢,频率低,选项D错误;
4.B
【解析】
核力存在于原子核内相邻的两个核子之间,选项A错误;某元素的原子核衰变后,原子核内质子数发生变化,变成另一种新的元素,选项B正确;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类认识到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选项C错误;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选项D错误.
5.A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镭原子核中含有质子88个,核子数226个,而核子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所以中子数为138个,A正确BCD错误。
6.B
【解析】
A、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是一种短距作用,只能发生在原子核内相邻核子之间,故选项A错误;
B、某原子核经过一次衰变和两次衰变后,电荷数不变,质量数少4,可知核内质子数不变,故选项B?正确;
C、放射性原子核发生衰变,要释放能量,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的结合能,故选项C错误;
D、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是聚变反应,而是裂变反应,故选项D错误;
7.AD
【解析】
核电站中为了控制核裂变反应速度,可以在铀棒之间插进一些镉棒。故A正确;聚变反应需要在高温高压下才能进行。故B错误;由于核裂变的过程中释放能量,可知核裂变反应中的U的比结合能小于Ba和Kr的比结合能。故C错误;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在题中核聚变反应释放的核能为△E=△m?c2=(m1+m2﹣m3﹣m4)c2.故D正确。
8.AC
【解析】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选项A正确;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选项B错误;核反应方程应遵循质子数和质量数守恒,选项C正确;γ射线是原子核跃迁产生的,选项D错误.
9.BD
【解析】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数相等,但是质量不等,选项A错误;维系原子核稳定的力是核力,核力可能是吸引力,也可能是排斥力,选项B正确;根据原子核内部质量数与质子数及中子数的关系可知,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只与元素的种类有关,即中子数不一定大于质子数,故C错误。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产生的,选项D正确.
10.AD
【解析】
甲图中,原子核D和E聚变成原子核F有质量亏损要放出能量,选项A正确;乙图中,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选项B错误;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量的原子核不适用,选项C错误;丁图中,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选项D正确;故选AD.
11.B
【解析】
光电效应说明了光的粒子性,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粒子具有波动性,选项A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用来确定原子核电荷量和估算原子核半径.故B正确.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能量减小,轨道半径减小,库仑力增大,电子的加速度增大。故C错误。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选项D错误;故选B.
12.CDE
【解析】
半衰期是由核内部因素决定与外部因素无关,故A错误;β衰变是由于原子核内中子转化为为一个质子同时释放一个电子,故B错误;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故C正确;设发生了x次α衰变和y次β衰变,则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有:2x-y+82=92,4x+206=238,解得x=8,y=6,故衰变过程中共有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故D正确;结合能越大越稳定,衰变后的产物相当于衰变前要稳定,所以铀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铀核的结合能,故E正确。所以CDE正确,AB错误。
13.(1)138
(2)1.41×10﹣17C
(3)88
(4)113:114
【解析】
(1)镭核中的质子数等于其原子序数,故质子数为88,中子数N等于原子核的质量数A与质子数之差,即N=A﹣Z=226﹣88=138.
(2)镭核所带电荷量Q=Ze=88×1.6×10﹣19C=1.41×10﹣17C
.
(3)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故核外电子数为88.
(4)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为洛伦兹力,故有Bqv=m
解得
,两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但质量数不同,故
【点睛】
此题关键是知道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以及质量数存在的关系:中子数+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