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原子核的结合能
1.一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变成另一个新的原子核Y,衰变后测得粒子的速率为v,已知粒子的质量为m0,原子核Y的质量为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Y的符号表示为
B.的比结合能一定大于Y核的比结合能
C.原子核Y的速率为
D.原子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为
2.如图为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根据该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比核更稳定
B.
核的结合能约为
7MeV
C.两个
核结合成核时释放能量
D.质量数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
3.一个中子与原子核A发生核反应,生成物为一个氘核,核反应放出的能量为Q,则原子核A和氘核的比结合能分别为( )
A.,Q
B.,
C.,Q
D.,
4.原子核A、B结合成放射性原子核C.核反应方程是A+B→C,已知原子核A、B、C的质量分别为、、,结合能分别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A、B、C中比结合能最小的是原子核C
B.原子核A、B结合成原子核C,释放的能量
C.原子核A、B结合成原子核C,释放的能量
D.大量原子核C经历两个半衰期时,已发生衰变的原子核占原来的
5.是核电站的重要核燃料,
是铀核裂变形式之一,裂变生成物、的比结合能分别为8.4
MeV、8.
7
Me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3
B.k=9
C.比更稳定
D.的结合能比的结合能大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诊断甲状腺疾病时,给病人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的目的是将其作为示踪原子
B.U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着地球温度的升高,其半衰期将变短
C.核反应过程中如果核子的平均质量减小,则要吸收能量
D.结合能越大,原子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7.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样的,一种典型的情形是生成钡和氪,同时放出3个中子,核反应方程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质量数守恒,没有质量亏损
B.的中子数比的多91个
C.的比结合能比的大
D.的结合能比的大
8.如图是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天然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核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其放射线在磁场中不偏转的是γ射线
C.图中原子核D和E聚变成原子核F要吸收能量
D.图中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要放出核能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并第一次实现了人工合成放射性同位素
B.比结合能越小,原子核越稳定
C.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电势能减小,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
D.天然放射现象中出现的α射线是高能量的电磁波,电离本领强
10.下列有关原子和原子核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平均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增大
C.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发现了中子.
D.光电效应现象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11.氘核和氚核聚变时的核反应方程为,已知的平均结合能是1.09
MeV,的平均结合能是2.78
MeV,的平均结合能是7.03
MeV,则该核反应释放的能量为________
MeV.
12.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4×1026
J,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最接近________
kg。
13.的质量是3.016
050
u,质子的质量是1.007
277
u,中子的质量是1.008
665
u.1
u相当于931.5
MeV的能量,求:
(1)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为氚核时,是吸收还是放出能量?该能量为多少?
(2)氚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各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注意区分质量数和质量的物理意义,质量数和质量不能混淆,原子核Y的符号表示为,A错误;
B.因反应放出核能,则的比结合能小于Y核的比结合能,B错误;
C.根据动量守恒可得
得
C正确;
D.因原子核Y也有动能,则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大于,D错误.
故选C。
2.C
【解析】
A.核的比结合能大于核的比结合能,因此核更稳定,A错误;
BC.核的比结合能约为7MeV,核的比结合能约为1MeV,则两个核结合成核时释放能量,B错误,C正确;
D.中等质量数的原子核比较稳定,D错误。
故选C。
3.D
【解析】
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一个中子与一个质子发生核反应,生成一个氘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比结合能是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的比值,若该反应放出的能量为Q,则氘核的比结合能为,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B
【解析】
ABC.某原子核的结合能是独立核子结合成该核时释放的能量,原子核A、B结合成放射性原子核C,要释放能量,原子核C的比结合能最大,释放的能量
根据质能方程得
故AC错误,B正确;
D.原子核的半衰期是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大量原子核C经历两个半衰期时,未发生衰变的原子核占原来的,D错误。
故选B。
5.C
【解析】
AB.由质量数守恒可知,
235+1=136+90+k×1,
可得:
,
故A错误,B错误;
C.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比结合能最大,由质量数与比结合能大小的关系图像可知,的比结合能比的比结合能大,因此比更稳定,故C正确;
D.核子数与比结合能的乘积为原子核的结合能,由此可以判断,的结合能比的结合能小,故D错误。
故选:C。
6.A
【解析】
A.放射性同位素可以作为示踪原子,诊断甲状腺疾病时,给病人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的目的是将其作为示踪原子,故A正确;
B.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
物理或化学状态无关,故B错误;
C.核反应过程中如果核子的平均质量减小,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要释放核能,故C错误;
D.比结合能的大小反映原子核的稳定程度,比结合能越大,原子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故D错误。
故选A。
7.D
【解析】
A.核反应质量数守恒准确,但此反应释放核能有质量亏损,故A错误;
B.的中子数为143,中子数为88,中子数相差55,故B错误;
C.重核裂变生成物的原子核更稳定,比结合能变大,故C错误;
D.核子数越多,结合能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8.C
【解析】
(1)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逊提出的“枣糕”原子模型,逐步意识到原子是空心的结构.在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粒子的运动方向几乎不变,只有极少数粒子发生了大角度散射,因此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极好的解释了这个现象,故A选项正确;
(2)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放出射线有,,三种.其中只有射线不带电,则它在磁场中运动一定不发生偏转,B项正确;
(3)核聚变必须借助超高温高压才能发生,但在核聚变的过程中,有质量亏损,会放出核能,因此C项错误;
(4)核裂变过程也会放出核能,故D正确;
故本题选C.
9.C
【解析】
A项: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居里夫妇第一次实现了人工合成放射性同位素,故A错误;
B项: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故B错误;
C项: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光子后,电子运动的轨道减小,该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由库仑定律提供向心力:可知,电子的动能增大,故C正确;
D项:天然放射现象中出现的α射线是高速的粒子流,电离能力最强,故D错误。
10.AB
【解析】
A.平均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故A正确;
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原子的能级降低,电子的轨道半径减小,根据
则可得动能为
可知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增大,故B正确;
C.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故C错误;
D.光电效应现象中,根据
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不是成正比关系,故D错误。
故选AB。
11.17.6
【解析】聚变反应前氘核和氚核的总结合能
E1=(1.09×2+2.78×3)
MeV=10.52
MeV.
反应后生成的氦核的结合能
E2=7.03×4
MeV=28.12
MeV.
由于单个核子无结合能,所以聚变过程释放出的能量为
ΔE=E2-E1=(28.12-10.52)
MeV=17.6
MeV.
12.109
【解析】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ΔE=Δmc2,得Δm==
kg≈109
kg.
13.(1)放出能量
7.97
MeV(2)7.97
MeV
2.66
MeV(3)1.92×1021
Hz
【解析】(1)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氚核的核反应方程是,
反应前各核子总质量为
mp+2mn=1.007
277
u+2×1.008
665
u=3.024
607
u,
反应后新核的质量为mH=3.016
050
u,
质量亏损为
Δm=3.024
607u-3.016
050
u=0.008
557
u
因反应前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的总质量,故此核反应释放能量.
释放的核能为ΔE=0.008
557×931.5
MeV≈7.97
MeV.
(2)氚核的结合能即为ΔE=7.97
MeV.
它的比结合能为≈2.66
M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