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秋天的怀念 1(语文a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秋天的怀念 1(语文a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6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A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2-04 12: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语文A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单元秋天的怀念1.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自学讨论,读懂课文,提高自学能力。
3. 提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有感情地读
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4.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我”了解母亲对“我”的
关心照顾,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 学习目标 史铁生(1951- ),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1958年入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他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默读下面这段话,说一说你从中读到了些什么。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史铁生《我与地坛》阅读思考:
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几件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课文写了四件事:
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母亲的临终嘱托。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怀念。 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那些地方感受到的?
要求:
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勾画出来,再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 每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后,“她又悄悄地过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母亲面对脾气暴躁无常的“我”,非常小心谨慎。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们娘俩儿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活……” 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儿子当时懂母亲“好好儿活”的意思吗?当时母亲的情况怎样呢? “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坚强无私“挡”
“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絮絮叨叨”
“敏感”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母亲情感的变化的词语。“央求”“喜出望外”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的话没有说完,你能想象一下母亲还有那些话要说吗? “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波波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思考:读一读句子,想一想从盛开的菊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我”懂得了究竟应该怎样好好活了吗? 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岁呀! 《我与地坛》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溯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1.小练笔:面对母亲的遗像,史铁生会说些
什么?
2.推荐课外阅读:《合欢树》《我的遥远的
清平湾》《我二十一岁那年》《想念地坛》
《庙的回忆》《重病之时》作业布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