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认识多媒介
社会的进步与媒介的发展相互促进,已经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如何利用多种媒介来沟通交流,传播文化,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活动导入
1.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活动任务
2.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
1.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活动任务
围绕近期发生的某个新闻事件,开展一次有关“身边人获取信息的习惯”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展开分析,归纳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1.确定调查问题:平时获取新闻的途径、得知这一新闻事件的最初渠道、这一事件中最感兴趣的新闻点、想深入了解事件时的首选媒介。
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时应考虑被调查者职业、年龄等的代表性,以获得较为全面的调查数据。
活动方式
活动提示
2.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
活动任务
下面是一则校报的招聘启事,需要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发布出去,以得到更多同学的关注和响应。选择几种你熟悉的传播媒介,根据其传播特点对招聘启事进行改写,如调整内容、语言、呈现形式等,并说说这样改写的理由。
活动方式
招聘启事
校报拟招聘两名编辑,具体信息如下。
岗位职责:负责来稿筛选、文字编辑和部分校内新闻采写工作。
招聘对象:高一、高二年级学有余力的同学。
应聘条件:1.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较高的文字水平;2.能够细致认真地做好文字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应聘方式:发送个人简历至邮箱××××。
截止日期:3月25日。
校报编辑部
3月1日
活动任务
1.传播特点
活动指导
认识不同媒介的特点
报纸
(1)阅读人群广泛
(2)发行量大
(3)可进行详细文字说明
(4)可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版面设计
(5)信息容量大。
(1)发行区域小
(2)重复阅读率低
(3)不易保存
(4)色彩单调,视觉冲击力小
(5)时效性短
优点
缺点
②群众性
要使新闻最大限度地向新闻受众延伸扩展,必须艺术地再现事实,通过文学性更好地体现接近性。用细节生动地表现人物与事件,运用幽默风趣的笔调增强感染力,拟制形象化标题产生冲击力。
2.语言特征
新闻是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的,语言首先必须具有准确性,尽可能使用中性词,切不可因追求语言的轰动效应,用大话套话拔高报道对象,带有主观色彩。
①真实性
新闻应尽量使用群众易于接受的语言,站在群众的角度上写新闻,给群众以亲切感,体现媒体对群众的一种关怀。
③文学性
活动指导
1.传播特点
认识不同媒介的特点
广播
①传播范围广,传播迅速快,时效性强。
②信息受众广泛,覆盖面大。由于广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收音机就可以收听。
③信息传播方便灵活,声情并茂。
④制作简便,成本低。
⑤接收方便。
活动指导
②形象化
广播语言的形象化,就是运用具体、生动、鲜明和逼真的词语,将听众看不到、摸不透的事件和景象,通过广播语言形象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使听众获得真切感受。
2.语言特征
广播新闻的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说”给听众听是广播新闻的最大特点,因此,广播新闻语言要朗朗上口,清楚流畅,让人一听就能懂,使人一听就能明白是在说什么事情。
①口语化
新闻语言,要说群众听得懂的话。采写新闻稿件的语言和播新闻时主持人的语气,都要平易、平和,尽量做到生活化,实现艺术和生活的有机结合。
③大众化
活动指导
1.传播特点
认识不同媒介的特点
电视
①集字、声、像、色于一体,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②覆盖面广,公众接触率高。
③信息带有较强的娱乐性,易于为受众接受。
④信息稍纵即逝,不易存查。
⑤费用昂贵,制作成本较高。
活动指导
2.语言特征
①真实性。电视新闻语言一定要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②导向性。鲜活直观的画面使电视新闻具有导向性的特点,加上生动、优美的语言报道后,可以使导向性的特征更加直接、鲜明、突出。
③概括性。电视主要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对观众的感知系统进行作用,因此电视新闻语言通常具有一定的概括性。电视新闻语言尽量能够高度浓缩、概括,尽可能精练、简洁,不要拖泥带水。
④群众性。电视新闻语言应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尽可能使每个人都能听得懂,因此电视新闻语言应该尽量口语化,少用专业术语和书面语。
活动指导
1.传播特点
认识不同媒介的特点
网络
①多种传播符号组合,表现形式丰富。
②信息丰富,资源共享。
③网上信息可随时更新,时效性强。
④实现信息双向传播,建立传受平等的新型传播模式。
⑤信息选取由“推”到“拉”,便于搜索查询。
⑥网上信息以超链接的方式发布,信息之间关联性高。
⑦通信方式迅捷便利。
活动指导
2.网络媒介的语言特征
①创新性
通过对数字、字母、符号、谐音、拆字、错字及符号的运用,创造出新颖奇特的字、词或者语句。比如,“亲亲你”在网络环境中可以写作“771”。
②鲜明性
为张扬个性,网民在网络用语上,会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及需求创造性使用网络用语。比如女孩子为在网上树立娇小动人的形象往往在用词上选择用“哒”做尾词,诸如“好哒”“明白哒”等。而男孩子则为了彰显时髦与冷峻,则在网络用词上选择“哥”作为昵称,诸如“不要迷恋哥”“哥很忙”等。
活动指导
③随意性。
网络对语言运用限制较小,网民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相对较为随意。在词语选择上,会根据字形对文字的原意进行曲解,同时赋予文字新的含义。
④简洁性。
为避免长篇大论,全面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及情感,网络语言通常用缩写、谐音、数字或符号等方式将语言缩减、整理,提高沟通的效率。例如,数字“88”表示“拜拜”。
活动指导
1.用广播发布的招聘启事
活动指导
同学们,下面广播一则招聘启事:
校报因为工作需要,招聘两名编辑,主要负责来稿筛选、文字编辑和部分校内新闻采写工作。招聘对象为高一、高二年级学有余力的同学。应聘的条件有三个,第一,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较高的文字水平;第二,能够细致认真地做好文字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第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有意向的同学可在3月25日前,将个人简历发至邮箱××××。
2.用学校网络论坛或班级微信群发布的招聘启事
校报招聘两名编辑
高一、高二学有余力的同学,如果你热爱写作,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较高的文字水平,能够细致认真地做好文字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请你3月25日前把个人简历发到邮箱××××。
活动指导
谢
谢(共15张PPT)
善用多媒介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变得快速、简易。通过日趋融合的各种媒介,人们不仅能够更全面地获取信息,还可以亲身参与信息传播,发出自己的声音。
学校近期拟举办一次戏剧节,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参加这一活动。小组合作,为班级的节目写一个跨媒介宣传推广方案。
活动方案
1.确定宣传主题、目标受众和媒介种类。每小组选择一种媒介,集中力量宣传,充分发挥这种媒介在宣传功能上的优势,例如校报、校广播台、校电视台具有权威性,而一些自媒体平台则传播迅速,吸引力强。
活动方案
2.设计宣传方案,拟写宣传语,确定图片、音视频材料的使用策略等。要根据所选媒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例如在校电视台播放宣传短片,要设计短片画面内容,撰写画外音文稿;进行网络直播,要选择恰当的直播场地,撰写直播内容的脚本;使用网络公众号,则要拟写有吸引力的标题和可读性较强的文章,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图片或视频。
活动方案
3.根据受众情况和媒介特点,选择最佳发布时间。因为是校园活动,主要受众是老师和同学,所以如使用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可以选择课间、午休时发布信息;如使用网络推广,则应选择晚上或周末发布信息。此外,还要注意把握宣传的频率,频率过高,容易使受众厌烦;频率过低,又达不到宣传效果。
4.多媒介的运用可以充分自主化、个性化,但同时我们要有媒介使用的自律性,不做“标题党”,不夸大宣传,更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学习活动二】设计宣传方案,拟写宣传语
1.请根据学校特点,为戏剧节设计宣传语。
提示:宣传语:校园大舞台,大家一起来;师生共参与,展我新风采。
2.请根据学校特点,为戏剧节设计宣传方案。
提示:宣传方案:为了准确把握戏剧节的宣传重点,我们将宣传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以9月29日~10月8日举办为标准,如更改时间,顺推)
第一阶段:前期启动期——8月1日至8月25日。介绍学校戏剧节的主题,前期筹备,制造热点,吸引眼球,全力为戏剧节造势。
第二阶段:前期深化期——8月26日至9月15日。通过介绍本次戏剧节的举办班级、档次、规模、系列活动、戏剧节亮点、戏剧节负责人访谈等内容,做深入报道。
第三阶段:全面宣传期——9月16日至10月8日。介绍戏剧节筹备情况,全面铺开对戏剧节各系列活动的报道,增加戏剧节见报频率,迅速掀起一股热潮。
第四阶段:收尾整合期——10月9日至10月15日。主要介绍戏剧节的现场盛况,进行资料的整合总结,报道热点回顾等内容。
【学习活动三】确定图片、音视频材料的使用策略
1.请你为海报、校报宣传提供一些戏剧节宣传图片。
提示:略
2.请你为校电视台播放的宣传短片撰写画外音文稿。
提示:我们来到台前,我们奔忙在幕后。或许声音并不嘹亮,可舞步坚定而铿锵;或许掌声未曾隆重,可聚光灯下并不孤独。年轻人的梦想,为学校,可爱的戏剧人正在奋发。不为捧红一个人,不为捧红一部剧,为的是捧红这座我们热爱的校园。
1.画外音
画外音,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它可以描述心理活动,也可以对画面的背景、叙写对象、事件直接议论抒情。
画外音常常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和合理的联想来传递图片的丰富内涵,增强图片的感染力,起到宣传的效果。
写画外音要实(画面内容)虚(画面意蕴)结合地揭示摄影者的立场、情感、态度。
活动资料
例如:请任选一个角度,根据下图内容及情景提示,写几句画外音。
示例一:小鸟也许弱小得微不足道,却也有着令人类都肃然起敬的真挚情感。小鸟对逝去伙伴的悲唤让我们感受到:世界处处都有爱!
示倒二:生者的呼喊能唤醒永远沉睡的伙伴吗?一个生命的逝去却是另一个生命无尽的痛苦。
示例三:说好比翼齐飞的!
说好不离不弃的!
你说北方的桃花很灿烂,你说冬天的南方很温暖,醒来吧,我们去看桃花!我们一起回家!
2.脚本
脚本是指表演戏剧、拍摄电影等所依据的底本或者书稿。直播脚本亦即做直播时所依据的文稿。脚本模板如下:
直播脚本
直播主题
主播
主播介绍
内容提纲
1
2
……
现场互动
1
2
……
直播流程
序号
时长(min)
主要内容
画面
1
2
……
谢
谢(共22张PPT)
辨识媒介信息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但有时也带给我们误导和烦恼。我们获取的信息并不都是真实的,特别是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常常会有讹误。《吕氏春秋?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因此,有辨识信息的自觉与能力,能够分辨各种媒介信息的真伪,就成为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
传播过程中信息失真的具体情况比较复杂:有时,信息本身真实,但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损耗和扭曲;有时,真实的信息被传播者夸大、隐瞒、剪裁和篡改,以达成某种目的;有时,信息本身就是假的,以讹传讹……你碰到过这几种情况吗?你所接触到的信息失真的情况还有哪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小组合作,完成下列活动。
活动设计
1.每名同学搜集一个虚假信息被揭穿的例子,与其他同学合作归纳这些信息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总结辨识媒介信息应遵循哪些原则,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活动设计
2.每名同学举一个自己辨识虚假信息的例子,谈谈自己是怎样产生辨识信息的动机的,相互交流自己辨识信息的过程、思路。
案例1:
2018年11月15日,一网民在微博上发布一段视频称:“上海华师大三村小区内,楼下快递员冒雨送快递,一车快递被偷得没剩几件了,他在雨中暴哭,一直在嘶吼‘这叫我怎么办’。那个偷快递的人,你的良心不会痛吗!”视频拍摄者还称,其间有一位大爷前去安慰,“因为他吼得真的很大声,大爷可能是特地下来跟他说了几句,应该是安慰吧,然后就又原路回去了”。快递小哥因快递被偷在雨中暴哭,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心疼。
然而,上海普陀公安分局于11月19日上午找到这位快递小哥。快递小哥告诉警方,雨中哭泣并非因为快递被盗,是因与女友吵架。
案例2:
2018年3月26日,一条“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被带走协助调查”的消息,在各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大量传播,让与伊利公司相关的奶农、上下游合作商、企业员工以及资本市场投资者感到恐慌。
接到伊利公司和潘刚本人书面报案后,呼和浩特公安机关依法开展侦查,以涉嫌寻衅滋事罪、诽谤罪将犯罪嫌疑人邹光祥、刘成昆抓获。刘成昆承认,故事情节确是影射伊利公司和潘刚本人。“我的直接目的就是引起公众的注意,做大公众号,让‘天禄财经’公众号火起来,我也可以成为社会名人,就有人给我投资广告了,这是我的盈利点。”
案例3:
2019年3月份,山西临汾网警在巡查工作中发现,临汾本地微信朋友圈中传播着一段关于“外地人来吉县偷小孩”的视频信息,引发大量网民关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公安机关迅速传唤信息发布者张某。经查,3月10日,张某在自己经营的店铺门前看到有几个外地人经过,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就拍摄视频并转发到朋友圈,声称“外地人来吉县偷小孩”。经公安机关调查,“外地人来吉县偷小孩”的事实并不成立。归案后,违法行为人张某对其散布网络谣言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公安机关对其做出罚款的行政处罚。
案例4:
2019年3月,上海流浪汉沈巍受到网友追捧,被称为“流浪大师”。走红后,沈巍在直播平台开通直播。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沈巍曾表示直播“一个月,被打赏了二三十万元”,引发热议。在沈巍5月7日的直播录屏中,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沈巍说“我把我今天在网上收到的所有的收入”,“统统捐出去”。然后有多家自媒体发文称,在网络走红的“流浪大师”沈巍,将直播获赏的30万元全部捐给了福利院。
5月13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联系到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回应,沈巍到该福利院捐款一事属实,但捐款数额为6800元。
请根据上述失真的案例,概括出信息失真的具体特点。
①网络信息失真扩大化。一些用户和网络媒体为了引起社会关注,或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以提高点击率,故意歪曲、捏造事实,甚至不加核实转发、引用道听途说的消息,以讹传讹、误导受众,使新闻失去了真实可靠的本质。
②捏造事实、无中生有。综观网上流传较广泛的谣言,与历史矛盾、民众怨恨相关的谣传很容易在网民间流传,由于传播过程中挟带了传播者的情绪、怨恨、希冀,最终可能导致群体性的行动。这类谣言具有很强的煽动性、蛊惑性。
③添油加醋、歪曲夸大。在当事人的身份涉及“富、官”这类敏感词语的时候,少数网民会先入为主地为当事人添加形象设定,网络舆论则会不断美化受害者一方的形象,以达到加深对施害者的仇恨的目的,而仇恨的情感一旦过度膨胀,就会左右人们的理性判断,使人们离真相越来越远。
3.要辨识媒介信息,就要了解应从哪些渠道获取可靠的信息。例如,要了解公共政策、国内外大事,就应将电视、广播、党报党刊、政府官网作为首选的信息来源。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信息源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并列出一张真实信息源的表单。
针对媒介信息被扭曲、夸大、隐瞒等情况,从个人与政府两个层面谈谈如何建立网络信息传播规范机制。
个人层面:
①杜绝谣言,传播事实。谣言捕风捉影,似是而非,带有很强的迷惑性。但谣言之所以成为谣言,就是因为它缺乏事实根据。因此,事实与真相是谣言的天敌,只有用事实才能击破谣言。
②做有责任感的守法公民。在发言之前,应首先考虑自己的发言是否有确凿根据,是否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不捏造事实,不传播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蜚语,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守法公民的应尽义务。
政府层面:
①建构伦理原则,明确道德底线。在公布信息、发表言论时,要确定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信息的碎片化、片面化,不能盲目跟风,随心所欲地转发或评论公共事件,更不能未经他人的允许随意公开别人的隐私或诋毁他人的名誉,以免伤及无辜。
②加强技术管理,行政立法并行。对网络使用者的言行进行约束,确保信息内容的安全性和无害性,以减少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风险和政治风险。此外,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与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对规范网络传播环境有一定的作用,但其法规内容仍有待细化,特别是有关信息传播方面的内容应当完善。
③净化社会环境,提高网民素质。通过学校、媒体等开展道德宣传,从青少年开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文明的语言行为。从个人、组织、行业入手,加强道德修养,构建符合传媒伦理道德的把关体系,扶正祛邪,使人们在精神和物质财富方面平衡发展,从源头上改变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伦理失范现象。
除了辨识信息真伪,我们还要学习分辨信息的良莠。有些信息本身是真实的,但导向不正或格调不高,对此类信息,要有明确的认识,恰当应对。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情感,从根本上提高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
2.每名同学举一个自己辨识虚假信息的例子,谈谈自己是怎样产生辨识信息的动机的,相互交流自己辨识信息的过程、思路。
3.要辨识媒介信息,就要了解应从哪些渠道获取可靠的信息。例如,要了解公共政策、国内外大事,就应将电视、广播、党报党刊、政府官网作为首选的信息来源。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信息源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并列出一张真实信息源的表单。
中国古代典籍中与信息相关的事例
1.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没有井,不得不外出打水。后来他家打出一口水井,他就跟人说:“吾穿井得一人。”这话传来传去,变成了“丁家人打井,挖出来了一个人”。连宋国国君都派人询问这件事,姓丁的人解释说:“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并不是挖出一个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失真,我们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跟从。
活动资料
2.夔一足
夔相传是尧舜时期的乐师,有非凡的音乐才能,尧说“若夔者一而足矣”(有夔一个人就足够了),并且指派他当了乐正(官名)。结果“夔一足”,就被人们误解了。鲁国的国君哀公就曾问孔子说:“我听说夔这个人只有一只脚,这是真的吗?”孔子回答说:“夔,他是个人,怎么会只有一只脚?所以应该是‘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信流言蜚语,对道听途说的传言,必须进行考察分析,不然就会是非不分,以讹传讹,把事情搞错,甚至上当受骗。
3.蒋干中计
曹操派遣蒋干往江东游说周瑜,并且打探虚实,周瑜热情地招待他并且和他同榻而眠。蒋干盗得周瑜书信,使曹操误以为蔡瑁、张允与江东内通,愤怒地将他们处死了。曹操事后醒悟,追悔莫及。蒋干将假的信息带给了曹操,导致在孙、刘联军火烧赤壁时,曹操损兵折将。在传递信息时,需要辨别真伪,否则会误人误己。
4.田忌失败
战国时,齐国大将田忌、段朋率大军攻打鲁国。他们听说鲁国的将领是名不见经传的吴起时,就很不以为意。田忌暗地里派人去鲁营打探实情,吴起故意把精锐的部队藏于后营,特意让他们看到士气萎靡不振;吴起也请求与齐军议和。田忌听完汇报后,更加轻视鲁军,放松了警惕。深夜,吴起亲率一队精锐偷袭齐营,大败齐军。兵不厌诈,吴起以假象迷惑敌人,取得胜利。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仅看表面,要看到信息背后所隐藏的东西。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