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千奇百怪的溶洞世界
广西桂林兴安世纪冰川大溶洞
一、教材来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科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4《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总体难度不大,有了前面学习的化学平衡原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基础,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显得相对比较容易。但是由于认识的思维惯性,要循序渐进改变学生难溶就是绝对不溶的思想上还是得下功夫。首先通过教材87页活动与探究引发学生知识探究的渴求,然后通过实际例子建立起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引入描述这种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进而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析教材88页问题解决的思考。本节教材设计中始终依据实际例子来诠释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分析带动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平衡移动的一般规律一步步揭示沉淀溶解平衡的本质。
三、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理解溶度积的概念,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
生、溶解。
3、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特点,正确
理解和掌握溶度积KSP的概念。
4、能够设计实验方案,使沉淀溶解平衡向特定方向进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集体讨论、习题练习、讲解启发、自主阅读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集体讨论、自主阅读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会探究、思考、合作、交流的品质。
2、通过对生产、生活中某些现象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领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溶度积定义、掌握溶度积规则利用
Ksp判断深沉的溶解与生成。
难点: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五、教学方法
习题练习、讲解启发、实验法、合作探究
六、教具准备
试剂:饱和NaCl溶液、浓盐酸、PbI2固体、硝
酸银溶液
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
七、教学过程
学生先朗读一遍教材87页到88页内容。
交流讨论:用平衡移动原理讨论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浓盐酸实验现象?
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浓盐酸,Cl-浓度上升平衡左移,NaCl析出。
难溶电解质既然存在溶解平衡,那么难溶电解质是否也存在溶解平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演示实验]
活动与探究:教材P87
1、将少量PbI2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50mL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
2、取上层清液少量加入试管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和实验现象实质?
实验现象:
实质:
由此可见
有黄色沉淀生成。
难溶性的化合物溶解会产生离子。
那么如何定义易溶和难溶?
[质疑]
上述实验现象又为什么能发生呢?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能发生的原因?
生成物的溶解度很小。
2、沉淀是绝对不溶于水吗?
不是,例如25℃时,
AgCl的溶解度为1.5×10-4g。AgCl溶解度虽然很小,但并不是绝对不溶,生成AgCl沉淀也有极少量的溶解。
20℃时,溶解度:
大于10g,易溶
0.01g~1g,微溶
1g~10g,可溶
小于0.01g,难溶
3、
什么情况下就到达溶解平衡?
在一定温度下,------------------------------,
得到AgCl的-------------------,
就到达溶解平衡。
一、沉淀溶解平衡
1、概念
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产的速率相等时,形成电解质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
注意:饱和溶液。
2、表达式:如
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相等
饱和溶液
交流与讨论: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归纳溶解平衡的特征:
动:
等:
定:
变:
练习:书写AgI、Mg(OH)2溶解平衡表达式。
交流与讨论:观察教材88页表3-14
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25℃),总结规律。
动态平衡
。
V溶解=V析出≠0。
外界条件一定,溶液中各粒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外界条件改变,溶解平衡发生移动。
那么什么是溶度积常数?
3、溶度积定义:
4、一般难溶电解质:
5、意义:
6、影响因素:
[练习]完成难溶物CaCO3、Ag2Cr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的关系式和溶度积。
[思考]
那么如何判断深沉的溶解与生成?
在一定条件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
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或简称溶度积。
AmDn(s)
m
An+
(aq)
+
nDm-
(aq)
Ksp
=
cm(An+)
cn(Dm-)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Ksp的大小反映了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Ksp越大,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反之亦然。
Ksp
决定于难溶电解质的本性,
与温度有关,一定温度下,Ksp是常数。
7.
溶度积规则利用Ksp判断深沉的溶解与生成
①离子积
Q
称为离子积,其表达式中离子浓度是任意的,为此瞬间溶液中的实际浓度,所以其数值不定,但对一难溶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下,Ksp
为一定值。
②溶度积规则
(1)Q>Ksp
时,
(2)
Q=
Ksp
时,
(3)Q<
Ksp
时,
AmDn(s)
m
An+
(aq)
+
nDm-
(aq)
Q
=
[An+]
m
[Dm-]
n
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溶液过饱和),体系中不断析出沉淀,直至达到平衡。
沉淀与饱和溶液的平衡。
溶液不饱和,若体系中有沉淀,
则沉淀会溶解直至达到平衡。
[例题]
将等体积4×10-3mol/L的AgNO3溶液和4×10-3mol/L的K2CrO4溶液混合,是否析出Ag2CrO4沉淀?[已Ksp(Ag2CrO4)=9.0×10-12]
答案:等体积混合后,
c
2(Ag+)
×c(CrO42-)
=[(4×10-3)/2
]2×(4×10-3)/2
=
8×10-9
>
9.0×10-12
,所以有析出Ag2CrO4沉淀。
[练习]
在100mL
0.01mol/LKCl
溶液中,加入
1mL
0.01mol/L
AgN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gCl
KSP=1.8×10-10)
A.有AgCl沉淀析出
B.
无AgCl沉淀
C.
无法确定
D.
有沉淀但不是AgCl
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化学平衡,其中哪一些会对沉淀溶解平衡有影响呢?
二、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
[思考讨论]
对于平衡:
若改变条件,对其有何影响
小结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决定因素):
①.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
。
②.同是难溶物质,溶解度差别也很大。
③.易溶溶质只要是饱和溶液也可存在溶解平衡。
(2)外因:遵循平衡移动原理。
①浓度:
溶质本身的性质
加水稀释,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但离子浓度不一变。
②温度:
③同离子效应:
[练习]
将足量AgCl分别溶于下列试剂中形成AgCl饱和溶液
,沉淀溶解平衡表示式为:
①
水中
②
10mL
0.1mol/L
NaCl溶液
③
5mL
0.1mol/L
的MgCl2溶液中
何者Ag+浓度大?
答案:①
②
③
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少数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如Ca(OH)2的溶解平衡。
加入电解质离子抑制沉淀的溶解。
[课间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说法正确的是( )
A.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达平衡后不再进行
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
C.升高温度,AgCl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D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AgCl沉淀的溶解度不变
[解析]
选C。难溶物达到溶解平衡时沉淀的生成和溶解都不停止,但溶解和生成速率相等;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温度越高,一般物质的溶解度越大;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使溶解平衡左移,AgCl的溶解度减小。
2、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解析:选B。
A项:反应开始时,各离子浓度没有必然的关系;B项:正确;C项: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D项: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由于固体的浓度为常数,故平衡不发生移动。
C
B
3、在AgCl饱和溶液中尚有AgCl固体存在,当向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盐酸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gCl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B、AgCl溶解度增大
C、溶液中c(Ag+)增大
D、溶液中c(Cl-)增大
【解析】选D。AgCl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
加入0.1
mol·L-1的盐酸时,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AgCl溶解度减小,溶液中c(Ag+)减小,c(Cl-)增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度积就是溶解平衡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乘积
B.溶度积常数是不受任何条件影响的常数,简称溶度积
C.可用离子积Qc判断沉淀溶解平衡进行的方向
D.所有物质的溶度积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
【解析】选C。溶度积不是溶解平衡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简单乘积,还与平衡式中化学计量数的幂指数有关,溶度积受温度的影响,不受离子浓度的影响。
D
C
本节课小结,回顾下我们这节课学到的内容:
一、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概念。
2、沉淀溶解平衡表达式、溶解平衡的特征。
3、溶度积定义。
4、一般难溶电解质。
5、溶度积意义。
6、溶度积影响因素。
7.溶度积规则利用Ksp判断深沉的溶解与生成。
二、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
(2)外因:①浓度、②温度、③同离子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