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科 目
数 学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课 题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
目标
1. 在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
2. 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能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 在探索运用定律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感受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简明性。
教学
重点
用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字母表达式
教学
难点
理解乘法结合律中小括号的含义。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引入
1.鼓励学生出题,并要求学生分组竖式计算。
上课伊始,教师直接引入要求学生根据前面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依次出三道题,引导学生分组用竖式完成对应题目,然后集体交流结果。
2. 引导学生快速说出一个得这个结果的算式,教师完成板书。
3. 和学生一起用计算器验证结果,并用等号连接得数相等的两个算式。
二、学习定律
1. 认识乘法交换律。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上面这样的例子,学生可以举出数、符号、图形、字母等类似的例子。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来描述乘法交换律该怎样表示。
2. 教师介绍,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因数,乘法交换律可以写成:a×b=b×a
3. 认识乘法结合律。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刚刚认识的乘法交换律联想前面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而形成思维导图,并进一步联想再乘法交换律后面是否会有“乘法结合律”。
4.结合力2引导学生进行验证。
学生独立审题,试做后集体交流结果。大屏幕呈现两种解答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方法和结果,集体交流想法。
5.在学生交流想法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及不变的道理。教师揭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教师相机提问:是不是任意三个数想成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6.教师出示试一试,学生分组完成后集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进而验证乘法结合律,并介绍字母表达式。学生读概念。
7.课堂小结。
明确,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是一些计算简便。
三、巩固运用。
引导学生完成练一练题目。
四、梳理拓展
1.回想本节课学习历程,完善课题及思维导图,使学生明白此图向前可以找到关联知识,向后可以猜测、假设可能存在的知识,进行课下思考。
2.推荐与本届知识有关的课外读物《数学在哪里》相关章节。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873125254000685800231140 运算定律
8667757874070104078740加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 350×4040×350
899160162560 308×2828×308 (6×5)×4=6×(5×4)
加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 424×3434×424
a×b=b×a (a×b)×c= a×(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