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共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共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7-12 22:12:15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
1.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晚清状元张謇的真实评价,其“兴国之梦”是指( 
 )
A.实业救国
B.民主科学
C.民主共和
D.变法图强
2.19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所有厂矿企业的资本额中,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上升到70%。材料表明,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由于( 
 )
A.洋务运动的刺激
B.政府政策的放宽
C.列强侵华的放松
D.“实业救国”的推动
3.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4.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这里说的“三座大山”指的是( 
 )
①帝国主义 ②封建主义 ③资本主义 ④官僚资本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总体来说比较落后
B.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C.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D.深受外国经济势力的影响
6.社会变化反映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下是上海白渡桥平均每天通行情况表(单位:次)。材料反映出( 
 )
时间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汽车
有轨电车
1889年
544
9
11
0
0
0
1926年
14
600
0
0
3
459
3
936
922
A.等级观念的消失
B.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交通工具的近代化
7.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8.煤气灯刚在上海租界出现之时,很多人以为这种自来火是“地火”,都不敢赤足行走在煤气公司附近的道路。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煤气灯阻碍了人们出行
B.煤气灯使用率普遍不高
C.人们对新技术认识不足
D.上海租界管理戒备森严
9.服装是过去岁月留下的化石。晚清时期流行长袍马褂,民国时期流行中山装,新中国成立初期流行列宁装,“文化大革命”时期流行军装,新时期的服装则多种多样,注重美观以及个性展现。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
A.服装的演变说明制衣技术在不断进步
B.不同时代流行不同的服装主要是因为审美意识的不同
C.服装是体现人们审美意识和展现个性的物品
D.过往历史的社会意识体现在人们的着装之中
10.[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组史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 
 )
A.民主政治的进程
B.新式教育的出现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不久,西方列强开始非法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受到这些外资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再加上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一些地主、官僚、商人开始授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成为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的经济基础。
材料二 1914—1923年中国商办面粉厂统计简表如下:
年份
厂数(家)
资本(千元)
创办人或企业代表
1914—1918年
63
10
658
1919—1923年
65
17
627
荣宗敬、荣德生等民族实业家
材料三 五四运动中,上海商界罢市,抗议逮捕学生……九一八事变后,上海银行、钱业两公会致电南京国民政府,要求团结御侮……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后,各地工商界人士开展捐款购机运动,宁波旅沪同乡会等五团体捐购飞机五架……
(1)依据材料一,指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它的兴起和发展为19世纪的中国向近代转型做出了什么贡献?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面粉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态势,并分析出现这一态势的内在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
《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清末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故A符合题意,B、C、D与张謇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2.B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可知,清政府已经认识到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是错误的。据此可以推知,B符合题意。A、C、D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答案选B。
3.D 4.D
5.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的掌握情况。我国近代民族工业总体上比较落后,受外国经济势力的影响较大,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且以轻工业为主。所以,答案选择C项。
6.D 7.B 8.C
9.D 【解析】
审读题干,如民国时期,孙中山带头穿中山装,中山装流行起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深受苏联影响,当时流行列宁装;“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运动波及全国,流行军装;新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化,所以服装注重美观以及个性展现。据此判断,最合理的是过往历史的社会意识体现在人们的着装之中。故答案选D。
10.C 【解析】
题干出现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都是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所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故答案选C。
11.(1)外资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2)持续发展。民族实业家的努力。
(3)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运动;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3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1862年清政府开设京师同文馆后,新式学堂在各派别的主持下不断建立。请判断下列学堂建立的先后顺序( 
 )
①北洋西学堂 ②南洋公学 ③福州船政学堂 ④京师大学堂
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2.
1905年5月,依然被称为“老爷”的京师大学堂学生,穿起了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反映了京师大学堂( 
 )
A.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校
B.具有新旧交织的时代特点
C.创办于科举制度废除之后
D.首创完备的新式教育体制
3.
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中日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 
 )
A.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
B.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
D.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4.1876年的某一天,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该报道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报刊中( 
 )
A.《民报》
B.《申报》
C.《大公报》
D.《新青年》
5.[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京师同文馆
B.商务印书馆
C.《民报》报社
D.《申报》报社
6.我国著名作家丁玲是湖南临灃人,她的代表作是( 
 )
A.《青春之歌》
B.《边城》
C.《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D.《山乡巨变》
7.有位湘潭籍的现代著名画家,他大器晚成,从一位民间木匠成长为“人民艺术家”,擅长花鸟虫鱼的写意画,这位画家是( 
 )
A.徐悲鸿
B.张大千
C.吴冠中
D.齐白石
8.抗战期间,由湖南著名的戏剧艺术家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抗战歌曲是( 
 )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东方红》
D.《团结就是力量》
9.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不可能经历( 
 )
A.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投身于抗日洪流中
B.观看电影《定军山》
C.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D.阅读《申报》,了解国内外大事
10.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以下史实不能反映这种变化的是( 
 )
A.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
B.落第举人王益到京师大学堂报名
C.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教科书》
D.山东某家族一门出了十二进士
二、非选择题
11.近代留学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重要的一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在容闳、曾国藩、李鸿章推动下,从1872年起,清政府共派遣四批次120名留美幼童,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代公派留学生,拉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序幕。这些幼童中成就最突出的是詹天佑。1875年起,清政府先后四次派员赴欧留学。在清政府派遣的第一批海军留英学生中有刘步蟾、邓世昌、严复等福州船政学堂学生。后来,清政府以留英学生为骨干,先后建立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中坚力量。
材料二 在1896—1911年期间,留学地区或国家中,日本占90%以上。留日学生从1896年的13名迅速增加到1904年的2
400余人、1906年的12
000多名,形成规模空前的留日热潮。著名学生有黄兴、宋教仁、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
材料三 中华民国成立后最初一段时期,赴欧留学的一大特点是赴法勤工俭学。仅1919年3月至1920年12月,留法勤工俭学人数就达1
700多人。这些学生克服重重困难,在艰苦的环境中边学习边工作。他们积极分赴法国各地的大工厂和学校,了解法国工人状况……在巴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他们当中有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聂荣臻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兴起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解释材料二中“规模空前的留日热潮”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根据材料中提及的历史人物,具体说明他们对辛亥革命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留法勤工俭学”的最重要成果是什么?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在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2.B 3.B
4.B 【解析】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所以发生在1876年的重大事件应该会被《申报》报道。《民报》于1905年创刊于日本东京,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新青年》创刊于1915年,主要作用是进行思想宣传;《大公报》创办于天津。所以,本题的答案选B。
5.B 6.C 7.D 8.B
9.A 【解析】
《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的歌曲。故答案选A。
10.D
11.(1)鸦片战争失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洋务运动的推动。
(2)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惨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历史作用: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等(任举一人及其著作),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条件;黄兴、宋教仁等成为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
(3)学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科学正确的救国思想。
(4)近代留学教育兴起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的背景下,学习先进科技文化、报效国家是主旋律;留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成果丰富,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影响巨大。(从具体角度如“近代化”“民主革命”“开放”“教育、科技、思想的发展进步”等方面进行提炼,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3第八单元复习课
1.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
A.民主共和
B.民主科学
C.实业救国
D.变法图强
2.下图是1914年12月《新闻报》发表的题为《急起直追》的时政漫画,货物上写着“国货出口”,“欧风”吹起船帆加速前进以追上前面冒着烟的货轮。该漫画表达的主旨是(  )
急起直追
A.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飞速发展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C.中国帆船的航速远不如西方国家的货轮
D.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紧迫性
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下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男子之间的称呼改用“先生”或“君”。这表明(  )
A.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B.传统习俗被彻底打破
C.平等的观念得到传播
D.盲目崇尚西方文明
4.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1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有明显历史错误的是(  )
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 
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 
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⑤
5.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这反映了(  )
A.思想观念解放
B.大众报业发展
C.铁路交通发达
D.轮船航运繁荣
6.《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它被确定为代国歌,后来被确定为国歌。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
A.田汉
B.聂耳
C.冼星海
D.徐悲鸿
7.根据你对中国历史上教育发展的了解,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科举制的正式诞生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科举制发展到哪个朝代时得到了完善?
(2)洋务运动期间,受西方影响,洋务派创办了什么形式的学校?请写出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的名称。
(3)自2000年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不断提高,2016年超过了3.8万亿元。党和政府如此重视教育,有什么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清末状元、实业家,他主张实业救国,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故答案选D。
2.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14年12月”“时政”“国货出口”“‘欧风’吹起船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漫画表达的主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故答案选B。
3.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①错误;1901年的《辛丑条约》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不准中国人居住,②错误;1898年的维新变法运动中设立了京师大学堂并保留了下来,③正确;朋友见面后多行握手、鞠躬礼是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④错误;1908年,革命党人反对清政府的统治不断深入,剪辫是革命党人的特征,⑤正确。①②④有明显的历史错误,B项符合题意。
4.B 5.B 6.B 7.D
8.(1)隋炀帝。唐朝。
(2)新式学校(堂)。京师大学堂。
(3)教育的发展将大力提升劳动者的素质,促进文化教育繁荣、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