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13 20:57:3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3张PPT)
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介绍
常建之像
常建:唐代大诗人。
开元十五年(公元72年)
进士,仕途坎坷,直到天
宝年间才被授予县尉,后
辞职还乡。今存诗五十七
首。他的诗歌往往以山林
寺观为描写对象,善于用
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
学习目标
1.朗读成诵,读出节奏感和韵律美。
2.在反复诵读中,学会赏析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文学素养。
3.能背诵这首古诗。
课文朗读欣赏
朗读注意: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情感
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
万籁(

钟磬(

lài
qìng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此诗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襟怀和隐逸的情怀。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于南齐。禅院,寺僧居住修行的地方。
写作背景
方法指引:
1.按字面意思翻译理解,疑难之处可以“猜译”。
2.可以和同桌、前后桌讨论商量。
3.大致意思对即可。
展示形式:….(诗句)的理解:….
我读出了….
读懂诗句
读出感情
感悟诗意
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去处,那里是被花木浓荫掩映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使鸟儿欢悦起来,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静寂,只能听到那悠悠敲钟的回声。
讨论:诗句各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古寺
曲径
寂  音
幽雅寂静
初日
高林
禅房
花木
潭影
山光
(山水)
自主学习探究
请问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句最
能体现本诗的氛围?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鉴赏古诗
方法一:炼字角度赏析诗句妙处
字或词的原意+语境义+意境或感情
方法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句妙处
手法+效果内容+意境或感情
提示:表现手法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静)、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
品读诗句
读出意境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景衬静,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本课小结
这首写景诗,逼真地描绘了寺
院的幽静与洁净,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怀?
寄情山水的归隐情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的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净,感染力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中心:
描述意境
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的古树木掩映下,古寺依然沉浸在幽暗和静谧之中。重重花木伴随弯弯曲曲的小径,来到禅房,更感觉到清幽的意境。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了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背诵全诗
作业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