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海怪”》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师:李杰
对象:一年级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掌握折叠、添加的方法,感受“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能用点、线、面、色表现人物和装饰画面。
2、过程方法:在尝试探索中掌握折叠与添加的方法;在大胆表现中运用点、线、面、色画出人物并进行装饰。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身边事物引起兴趣和好奇;大胆自由地把所感所想表达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以海怪的构想合成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点:发挥想象能力综合各种海洋生物的特点创作一个大海怪。
教法、学法:
教法:运用微课等技术,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学法:欣赏、感知、发现、探究、体验。
教具:
PPT、微课、gif图片、绘画纸、铅笔、黑色油性笔、水彩笔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用时
课堂导入
1、情景创设:通过讲海龙王的故事创设学习情景。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有听说过海龙王的故事吗?
2、出示课题《奇异的“海怪”》
1、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入海龙王的故事里,并根据图片的变化的现象来回答教师的问题。
情境引入,魔幻类的故事题材再加上奇幻的视觉效果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兴趣。
3
分钟
进入新课
进入新课
1、观察想象(3分钟) 让学生观察海龙王与变形金刚,并从中了解海怪的构成与龙王变形金刚的合成有什么联系。
师生通过对海龙王的分析,得知海龙王是通过合成、组合、置换的表现手法得来的。
10795191770把从海龙王那里得到的表现手法再次举例分析。(这次借助的是海龟、章鱼、招潮蟹等动物进行组合。)
由于现在的学生会对于这类的动漫形象异常喜爱,因此再一次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到顶端。
观察、感受课件PPT上出现的图片学生讨论、思考:观察海龙王与变形金刚,海怪与两者之间的关系。一起分析海龙王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得到
的。
学生观察老师是如何用合成、组合与置换的表现手法来创作出新的海怪的。
让学生观察龙王而引出课题,顺理成章运用学生之前撕出或是剪出的形状进行拼贴创作。
了解如何利用刚才撕下来、剪下来的纸进行拼贴。
从对海龙王的分析,得知新的表现手法:合成、组合、置换。
课堂发展
微课示范步骤,探究如何做纸制的海怪。
引导学生尝试创新。
讨论找出用纸进行拼贴的方法。
欣赏教师示范作品。教师恰当地示范海怪创意拼贴的要领,并欣赏其他学生的拼贴作品。
欣赏纸制海怪的优秀作品。
学生带着问题来观看微课,探究制作步骤与方法。
知道如何利用刚才撕下来、剪下来的纸进行拼贴。
大胆创作属于自己的“海怪”
学生实践(作业)。
教师采用微课总结示范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索出本课的重难点,微课的形式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收效也快。
大胆创作,提高动手能力,培养想象能力。
学生找出用纸拼贴的乐趣,掌握如何利用剪出来的图形进行添加和装饰而组成的新的海怪形象的方法。
3、再以优秀的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创新,引导学生审美,学会自主学习。
评价与
发展
你选择了哪种折叠的方法?
你如何装饰你的画面?
根据评价的指标,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缺点与注意点。
作品分享。
可以如何改善?
找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从别人作品中吸取养分,提高制作能力
展示作品并用学生互评、师评的方法来检测本节课的目标达成。
也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具体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学生有什么新发现、新的创意。
让学生参与评价,大胆表达对作品的感受,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审美意识。
5分钟
板书
3204845189230
奇异的“海怪”
特征:夸张、奇特
海怪组合原理:合成、置换、组合
教学反思
通过剪纸与撕纸的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非常巧妙地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这个教学过程也有利于释放学生个性,同时能充分提供让学生自主发现美进而评价美的平台、空间,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让孩子们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体会创作的快乐、合作的快乐,评价的快乐。并学会懂得把快乐传递出去,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同时也突显了教堂的实效性。
这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作为一年级的学生,如果能出示更多海洋生物的图片或更多元化的示范作业让学生欣赏、参考。从而为孩子们的视觉提供丰富的营养,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灵感。
在讲课时的语言表达方面要更精炼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