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相交与垂直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1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的位置关系,知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相交的特例,认识垂线。
2.经历获得垂线的探索过程,能借助角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积累操作的活动经验。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教学难点】
画垂线。
一、情景导入
1.看一看,说一说。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提问:这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剪刀和红十字的图案,说一说是否从每一个图中看到了两条直线,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你能试着画一画吗?
小结:在一组图形中,两条直线交叉,我们称两条直线这样的位置关系为“相交”,而且一定会有一个交点。
2.想一想。
(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问题2”中的两条直线,引导学生观察这两条直线,说一说它们是否相交。(引导学生思考,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出示教材第18页高楼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只看高楼下面时两条线没有相交;如果继续往上面看,两条线在延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最终它们相交。
3.引入新课。
师:两条直线相交中有哪些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交与垂直。(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做一做,认一认。
(1)组织学生将两条长方形纸板的中心点钉在一起,把两条长方形纸板摆成相交的一般状态。
(2)引导学生操作:旋转其中的一条长方形纸板,边旋转边观察两条长方形纸板的位置关系。
(3)引导学生思考:在旋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4)引导学生都摆出相交成直角的状态,互相看一看,引发思考:此时的相交有什么特点?
小结:像这样,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此时的两条直线都可以叫作垂线。
(5)引导学生认识垂足。师: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都有一个交点,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同桌选一个自己刚才所画的图标上字母互说。
(6)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关键看什么?”
2.折一折,体验垂直。
(1)小组交流:怎样折才能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2)学生动手折纸、交流。
(3)学生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
(4)汇报总结:怎样验证你的折痕是互相垂直的呢?
3.说一说,寻找垂直。
师: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每个面上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你能说出教室里或生活中还有哪些互相垂直的线吗?
4.画一画,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1)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认识了互相垂直,那么你能尝试自己画互相垂直的线吗?学生尝试画垂线。
(2)教师组织交流各自的画法并讨论,对学生的画法进行完善,师生共同总结出画垂线的方法。(①画线;②靠线;③沿边画线)
(3)学生尝试画垂线的两种情况:一是过直线上的一点画一条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一是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
(4)组织交流,教师边讲解边用课件演示,让学生学会画垂线。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表示出每个图中相交的垂直的线段,集体交流。
2.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借助三角尺独立完成,交流画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思考】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衔接准备。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