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5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
2.能运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
会选择算法,使一些计算简便。
一、情景导入
出示教材第50页主题图中的两组算式:
请学生口答算式结果。
我们利用学过的知识快速地计算出了结果,那么关于加法和乘法,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我们去学习,你们愿意吗?
二、探究新知
1.发现规律。
(1)观察上面的算式,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学生根据直观观察,不难得出每组算式的得数都相同。
(2)引发思考:为什么每组算式的得数相同?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深入的探究。
出示探究活动具体要求:
①看清每组算式中的运算符号。
②观察每组算式中的两个数,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③小组讨论并思考:为什么结果没有变?
(3)小组交流达成共识后,有序汇报。
2.用事例解释发现。
(1)加法交换律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生活中的好多事例,解决问题的算式中也存在这些规律,你能根据大屏幕上的事例解释自己的发现吗?(出示教材第50页中间部分情境图)请你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看图,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解决?算式中是否也存在我们发现的规律?
(2)小组活动交流。
(3)集体汇报:左图35+42表示从学校到电影院的距离。42+35表示从电影院到学校的距离。两个距离都是一样的,所以35+42=42+35。右图横着看,每排有6把,有5排,总数是6×5=30(把)。竖着看,每排有5把,有6列,总数是5×6=30(把)。结果一样,所以6×5=5×6。
3.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1)师:如果不用语言,你能用其他方式表示自己的发现吗?
(2)学生自主完成。
(3)小组内交流。
(4)集体汇报: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a+b=b+a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a×b=b×a
(5)明确:为了表示的方便,我们通常用字母来表示运算律。结合字母表达式说说它的意思。
(6)这两个运算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结合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解释计算道理。
师: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哪里用到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你能结合今天学习的知识解释下面计算的道理吗?出示教材第50页下面部分两组算式,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1页“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条理性。
2.教材第51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教材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全班齐练,两名学生板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谁来说说今天这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说一说,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作加法交换律。a+b=b+a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作乘法交换律。a×b=b×a
【教后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在实际生活中寻找交换律的客观存在,学生显得数学视野狭窄,不能全面的寻找运算律的客观存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类比、推理、归纳和迁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