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7-15 20:1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编号:1
授课时间:2020.6.28
“四栏式”教学设计


生物


七年级
备课教师
备课时间
6.25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1课时
课标要求
重要概念: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具体要求: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活动建议:开展“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动。
教材分析
教材对被子植物一生的描述,从种子的萌发开始。在“种子的萌发”这一节,教材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再阐述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最后再简要介绍种子萌发的过程。教材安排“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直接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这一结论,同时还引导学生领悟什么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都是种子萌发不可或缺的条件。种子的胚仍然有生命力,且未处于休眠期,才可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教材对“种子萌发的过程”介绍比较简要,仅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简要介绍了种子萌发的过程。教材安排的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既可以让学生通过活动,更好的掌握种子的自身条件对于它是否能够萌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也可引导学生了解抽样检测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上一章,学生已掌握了种子的结构,并从电视、课本、生活中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一些情况,对于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虽然能说出几句,但又不敢肯定。本次探究实验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三个探究活动,在前面两次的探究中,学生们对科学探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本次探究使学生可以尝试再次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探究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概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当多个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时,能够将多个变量逐一分开,分别设计实验组,每个实验组与同一个对照组进行对比。运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过程与方法根据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已有知识,提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个问题,学会自主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培养设计对照实验方案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通过观察不同情况种子的萌发情况,引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学习种子萌发的过程。运用抽样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渗透科学方法探究,明确随机取样及样本的数量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爱护植物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现象的分析。运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教学难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结论的得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期待
集体修改意见
(一)、导入:
1、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而且在播种前,人们往往还要疏松土壤、适当浇水等。请你根据这些现象,推测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外界的环境条件。这些环境条件有哪些?
2、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回答问题。答:(1)菜豆种子:胚(胚根、胚芽、胚轴、子叶)、种皮;玉米种子:胚(胚根、胚芽、胚轴、子叶)、胚乳、种皮(或果皮)(2)环境条件:水份、空气、温度等。
一方面复习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作用;另一方面调动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二)讲授新课:
1、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出示表格,引导学生通过表格制定实验步骤和方案。分组编号大豆放置环境温度水光照空气1号10粒橱柜室温缺水光空气充足2号10粒橱柜室温适量光空气充足3号10粒冰箱内低温适量光空气充足4号10粒橱柜室温水浸没种子光空气不足5号10粒橱柜室温适量黑暗空气充足要求学生讨论1、2、3、4和5号中的空气情况,然后,学生就按照以上表格中的要求进行实验。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全班交流、分析总结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哪些?(5)课外延伸:是不是所有的种子萌发都不受光照的影响呢?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学生活动:1、要求学生讨论1、2、3、4和5号中的空气情况:分别为空气充足、空气充足、空气充足、空气不足和空气充足2、小组合作,在课堂上制定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2)做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3)制定计划:①取选取同一批次购买、同一品种、大小基本相同的大豆种子50粒,平均分成5组,每组各10粒。②在罐头瓶上标记好1-5号。③每个罐头瓶按照表格的内容进行操作,并合理放置。如图:④每日定时检查种子萌发情况,并做详细记录。实施计划: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根据学生提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组探究,每个小组只针对某一个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按照表格内容,进行分组,选取同一批次购买、同一品种、大小基本相同的大豆种子,提前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大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得出结论: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通过表格归纳分析结果,全班交流、总结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哪些?表达、交流分组温度水空气变量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1号室温缺水充足水不萌发2号和1号2号室温适量充足萌发3号低温适量充足温度不萌发2号和3号4号室温水浸没种子不足空气不萌发2号和4号5号室温适量充足阳光萌发2号和5号只有2号和5号装置中的种子萌发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大豆种子萌发在有光无光都可以萌发。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探究实验过程,这里将实验改成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把书上的大量篇幅的文字浓缩化,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在学生理解基础上才能更好进行实验操作。教师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科学实验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这样大大减少了学生去阅读课本上大量文字内容的时间,从而提高课课堂的有效性。通过这样设计,就能引起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和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
2、种子萌发的过程: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组织学生观看。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3)提出问题:"以上介绍的种子萌发的过程只描述了种子外部形态的改变,那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其内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菜豆和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在哪个结构中。
实验:请几位学生分别尝尝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的小麦种子,有什么不同感觉。
请参与实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感受。
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组织学生观看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①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
②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
③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④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
①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
②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
③胚芽鞘里的胚芽长出新叶。(3)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学生谈感受:萌发的种子有甜味,干燥的种子没有甜味。分析:干种子里的淀粉没有发生转化,不含糖分;萌发的种子里的淀粉已转化为糖,所以有甜味。由于淀粉不溶于水,所以必须转变成能溶于水的糖后,胚才能吸收利用。菜豆种子中子叶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运送给胚芽、胚根和胚轴;
玉米种子中胚乳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由子叶吸收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
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观察种子萌发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的是哪一部分,可为下一节“植株的生长”的学习奠定基础。?训练学生依据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
3、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分小组讨论放在桌面上的几种种子,其中包括:正常的、死亡的、残缺的、干瘪的、休眠的种子,引导学生讨论,哪些种子可以萌发,哪些种子不能萌发?为什么?(2)展示课前实验的结果,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与学生分析交流,哪些种子能萌发,哪些种子虽能萌发,但生长状况不好,哪些种子不能萌发。
观察、分析、讨论,回答:种子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生命的。种子是具有一定寿命的,所以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有可能已经死亡。没有完整的胚的种子不能萌发;有的种子虽然胚完好,但是其他结构不完整,生长状况也不好;干瘪的种子不能萌发;正在休眠期的种子也不能萌发。种子形成多数是在秋季。刚成熟的种子也不能萌发,是因为它们正处在休眠时期,这是种子在形成后,对寒冷的冬季适应的结果。小结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活的、完整的,度过休眠期。
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给予鼓励。
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阅读课本92页探究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测定发芽率?(2)如何测定发芽率?(3)总结影响发芽率的所有可能因素。
小组讨论后,回答:种子(完整、正常的种子)的发芽率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的,这是应为种子内的胚具有一定的寿命。种子的发芽率是衡量种子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随机取样,同一批次(年份)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每天观察一次,记录萌发的种子数,连续观察七天左右,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发芽率。重复测定两次,取3次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3)影响发芽率的因素有环境因素(水分、空气、温度、阳光、土壤等)和种子自身因素(胚是完整的、活的、度过休眠期且发芽率高的)
通过阅读材料找出答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本实验可以课下完成,采取实验结合数据分析,且渗透科学方法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弄清楚随机取样方法和样本数量的问题。
当堂检测:
1、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成?2、完成课后练习1,说说春播中的科学道理。3、要保存种子,不让其萌发,需要控制哪些环境条件?4、根据练习3表中数据回答,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有什么关系?学生完成当堂检测题,并交流答案。
答:1、绿豆芽是种子的胚根发育成的幼根。不同作物的种子萌发时需要的环境条件不一样,播种时要根据不同作物的要求,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浸种是满足种子萌发对水的要求,耕耙土壤是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的空气,选择不同的时间播种,是满足不同作物的种子萌发对温度的不同要求。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因此可以通过降低温度、保持环境干燥、密闭或者通入氮气等方法保存种子。蚕豆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条件无关,烟草种子在有光的条件下萌发,苋菜种子在无光的条件下萌发。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堂小结
种子的力量是神奇的,巨大的,让人不可想象,在自身籽粒饱满,生命力旺盛的同时,又呼吸到清新的空气,甘甜的雨露,适宜的温度的时候,靠坚强而又韧性的力量成了一颗颗参天大树,这个过程实属不易。请同学们一起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吧!你能说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你能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你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吗?你认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及方法吗?你学会了抽样检测的方法吗?
学生作业
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阅读课本92页-94页探究内容,选取不同年份的不同植物种子若干,分组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提交实验报告。独自完成课外实践“发豆芽”活动,详细记录活动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一、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发育成根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或胚乳提供各部分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三、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整改与反思
通过观察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是设计本节课最基本的出发点。本课突出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强调科学结论出现在探究活动之后。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问题一探究”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沿着问题进行探究,最后归纳得出结论。本节课需要学生把种子萌发实验提前完成,然后再进行讲解,学生就有了实际体验,效果会比较好。同时本节课涉及的内容较多,所以在讲课时要把握重、难点,对于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要理清讲透,在探究实验设置中体会单一变量原则。
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