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9~2020学年第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
高语文
注意事项
本卷共15分,答題旳河15)分钟。请将所有答突填涂或书写在答題言稆应的答題区
域。在本卷上答题无效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哲学之起源
关于中国哲学之起源,方东美允生认为早在儒家与道家出现之前,中困人在理念上已
经肯定了一套永恆悊学与一套变化哲学。这两娈哲学犹如火车的双轨,使中华民族长期存
续发展。
人为万物之灵,其灵在于觉知自身的处境:(一方面是在时间之流中,思索如何面对刹
那生灭的变化;另一方面,又想辨明自身存在的意义,亦即理解此一短暂人生究竟有何目
的。一个文化传统,如猓侧重前者,就会强调因应变化,顺势而行,求取今生今世最大的
成就与利益。历文上许多帝国皆在极盛之时,种下败亡的因素,最后沦为考古学所研究的
遄迹。那么,如罘侧重后者,情况又会如何?会凸显其信仰层次的建构,争千秋而不争
时,囚为企昐来世之报应而能够忍受此世一切古难。这样的民族往往具有鲜明的宗教性袼,
乜因而可以绵延不绝,印度人与犹太人就是最好的倒子
印度人的传统信仰是印皮教,配合种姓割度的社会结构,相信轮回转世之说,丙在
承受苦难的能力上高人一筹。他们重来世而轻兑世,重修行而轻享乐,不易与人为敌。犹
太人相信唯一真神,更深信自己是真神之逛民,因比历经浩劫,却依然夺续,并且多难兴
邦,还培育出杰出的人才
我们这样说,并不是重永恒而轻变化。试问:谁愿意保有宗教信仰而在现实世界一筹
莫展?谁不希望两者兼顾,相互搭配而淂盈保泰?中国古代就达成了此一理念。或者更可
说是:中国能够从文明古国一路发展,历经敛千年而不坠,正是因为先圣、光贤以其高明
的智慧,在这两方面有所迷树。代表永恒哲学的,是《尚书》中的《洪范》:代表变化哲
学的,是《周易》
“洪范丸嗨”有一个神圣的来源(即上天賜给大禹的),“九畴”包含“五行”“敬用
五寧”“农用八政”等九种治国安民之策。比如“五行”实质告诉人们,自然界会显示特
高语文第1页共10页
定的忾质,由此提供了可利月的条件,让人类在文化上维续创造发展。比如在“农用八政”
中,让人们知道人生不是当下的刹郡生灭,死亡也不是沦入未知的虚无。人类借用祭祀可
以与生命起源、自然母体以及自已的詛先,保持逡当的关系。总此九畴;从自然材质谈到
人类屬性,从政务规划谈到天象规律,然后推出至高理想—一皇极,以北作为围家的指导
原则,亦即人群组成国家是为了体现“绝对正义”。
《周易》侣导的是“变化”之说。提酲人们:今日异于昨日,明日又将不同,甚至没
有—一刹那不在变化之中。《周易》的基本原则是察看自然规律以安排人的言行。自然规律
变化中有其不变,循环不已而永保生机。比如《系辞上》:“自天佑之,言无不利”,表
面肴来,人期待得到上天的助佑,但是这个天巳经不再保障“绝对正义”,因此,人需要
自求多福。而另一方面,提酲人们进德修业,六十四卦在标志凶吉时,总是留了一线生机,
也就是,不可安于小成。因为变化是一直进行的,只有把握主体自觉衍善的要求,才是逄
凶化吉的上策。
通过研究《尚书·洪范》和《周易》,可以肯定中国哲学兼具永恒义与变化义,并且
由此启发了先秦哲学家获得丰富的成果
(节选白傅佩荣《哲学与人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3分)
A.面对人生短暂的现实,有的争取现世成就,有的则寄希望于米世
B.印度民族特别能承受苦难的原因是他们接受种姓制度的社会结构。
C、帝国在强盛之时种下败广的因素,就会成为考古学所研究的遗迹。
犹太人因为相信了真神,所以历经浩劾依然多难兴邦培育出人才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论述,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从文章第二段可知,对人自身处境思考的路径,会影响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走向
B.中国哲学对生命的水恒和变化的思考都有经典阐发,在这两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树
C.文中阐释《洪范》《周易》的要旨,呼应了文章开头儒道出现前已有两套哲学的说法
D.文中用印度人、犹太人文化传统是为了论证中国在宗教信仰方面的性格不太鲜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人类在面对刹那生灭的变化时,往往会选择凸显其信仰层次的构建表保持持续
B,《洪范》揠山高的理想是皇极,这是我国后来呈帝制度的起源与实施的指导
C.苏轼《赤壁赋》中“天地曾不能以-”与《洪范》中自然界特定规律相吻合s
D.因为白然规律循环不已面永保生机,因此要懂得“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高一语文第2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