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 冀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13 07:3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教科书第53页内容及练习九的第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 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这三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 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这三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 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这三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 法: 观察法、引导法
学 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课件出示):猜一猜:小华和小林乘同一辆公交车上学,共同下车后离学校还有600米,谁会先到达学校?生各抒己见自由猜测,并说根据。
【设计意图:创设游戏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新知识。】
2、师:“老师又给你们一个条件看看这回能猜对吗?”课件出示小华每分钟走50米,小林每分钟走60米。生说“小林先到,因为小林每分钟比小华快,所以先到”。
师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路程、时间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马车每小时行驶10千米,飞机每小时行驶80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等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师说:“每小时是单位时间。你知道除了每小时,还有哪些单位时间吗?”
学生说:“每分钟、每秒、每天、每年、每星期、都是单位时间。”
师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师问:“什么是路程?”生:“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路程。”师问:“什么是时间?”生:“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叫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比较,给更多同学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能互相学习彼此的方法,开阔学生的思维,并水到渠成的得出速度,时间,路程的定义。】
师说:“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速度的写法。” 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可以写成225米/分。高速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可以写成160千米/时。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25米。可以写成225米/分。
(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试着说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课件出示)其它交通工具的速度。
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
摩托车每小时行40千米,
农用拖拉车每小时行30千米,
轮船每小时行18千米,
自行车每分钟行250米.
飞机每秒行20千米,
单独让生说。
课件出示我会写。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让生在本子上写一写。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和练,让学生体会速度和其它的单位的不同之处, 让学生发现速度单位和以前学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单位的不同。】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袁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第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袁老师开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 行160千米用了多少小时?
袁老师开车行160千米用了2小时, 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问:学生独立计算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路程÷速度= 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独立计算发现出来的内容往往令我们惊叹,这一个环节也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巩固新知
1.我是小法官。
请你用手势“ 对 ”或“ 错 ”表示
(1) 、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为 110 千米/时“ 110 千米/时”表示这列火车每时行 110 千米。 ( )
(2) 、速度÷时间=路程。 ( )
(3) 、飞机飞行的速度为 12 千米/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80 千米/时,汽车的速度比飞机快。 ( )
2.智慧冲浪我能行。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43千米/时, 绍兴到上海265千米,从绍兴出发过5小时能否到达上海?
【设计意图:让学生当小法官学生很高兴。利用多媒体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一呈现,技术的运用提高了课堂练习的密度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很乐于解决身边的问题,并认识到数学来自生活,为生活服务,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速度,路程,和时间。还学会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并学会利用它们的关系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作业:
教材55页第9题 。
六.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
80×2=160(千米)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 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重点:一是理解速度的含义,并能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二是使学生从实际的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在“速度”这个概念教学上,由于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因此重点应让学生理解“单位时间”和“走过的路程”。教学时,先出示几个不同单位时间行的路程,然后让学生说说你对速度的理解。通过学生互相补充,然后总结出速度不但可以代表1小时走多远,还可以代表1分钟、1秒钟、1天、1个月、一年等走到路程。然后课件展示速度的另一种简单写法。
下面的教学非常顺利。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做,找找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是那个数量。求什么,怎么求。你发现了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就得出了:速度×时间=路程。再让学生改编例题,转化成就速度和时间的应用题,并解答。绝大多数学生会做改编后的题目,并能得出: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总之,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度很强,大部分同学都掌握并理解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反思这堂课,感觉精心准备一下的课,效果就是不同。这样设计,思路比较流畅,有利于引起学生思考。今天,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好一些。可能这些孩子很少见过这样的场面吧,他们很兴奋,发言比平日积极多了。虽然个别孩子站起来,说得不够流畅,表达不够清楚,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是他们能够勇敢站起来表达,就是让人开心的事。相信这样积极参与,他们一定会跟上来的。当然,本堂课也有不足之处还有待改进,我会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