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折线
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
2、使学生会看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升降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从
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并能根据折线统
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统计图数据的变化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张统计表。
教师:统计表统计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统计的是陈东0-10的身高情况。
教师:观察统计表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观察到的信息。
教师:如果让你们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标示出统计表的内容,你们怎
么做?
学生:用条形统计图。
2、出示陈东条形统计图只有横轴、纵轴的课件。
教师:观察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
学生:年龄。
教师:纵轴表示什么?
学生:身高.
教师:“︴”表示什么?从50开始一格表示多少?
学生:“︴”表示省略,从50开始一格表示10厘米。
教师:想象一下是这样的吗? 通过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发现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教师:⑴为了更清楚地表示出陈东身高的变化情况还可以这样画
⑵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
学生:回答在生活中见过的折线统计图。
教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折线统计图。我们可以给这样的统计图起个什么名字?你们怎么知道的?
(板书:折线统计图)
学生:折线统计图。从四幅图的表头看出来的。
教师:你们想了解折线统计图吗?想了解什么?
学生: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注意事项等。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出示把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放在一起的课件。
比较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同桌交流)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板书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再观察折线统计图提问:如果一直画下去,是不是一直上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观察、比较、自主学习探索发现折线
统计图的特点。)
3、绘制、分析折线统计图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数据都用折线统计图?
学生:不是体重用条形统计图,降水量用折线统计图。
教师:观察降水量统计图课件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原点
表示什么?原点怎么来的?
学生:横轴表示月份,纵轴表示降水量,原点表示每个月的降水量,
横轴和纵轴的线的交点得到了原点。
教师:我们可以画出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吗?怎样画出折线统计图?
我们画折线统计图都干什么了? (板书:描点、标数、连线)
学生:画折线统计图。(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特点的基础
上,让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既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又是新知识的
提升。)
教师:同学们画的折线统计图都挺好,我们还得会分析折线统计图,
现在拿出提前给你们准备好的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看你能得
到哪些信息?(小组讨论)
学生:进行合理分析。(教师巡视)
三、拓展
教师:我们认识、分析了折线统计图,老师这里有两幅折线统计图
一副是毛衣的折线统计图、一副是衬衫的折线统计图,可是没
标出来,你们能帮老师找出来吗?
学生:进行合理推测,加以判断。
(设计意图:学生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作出合理的推
测,体会统计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全课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回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对知识的结构进行梳理,利于学生的语言和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