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 9加几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 9加几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13 07:3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1课时 9加几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抽象与概括,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2、培养学生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抽象与概括,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1、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3、看谁算得巧。
师:没有10,怎么也算得这么快呢?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自主学习
师:今天, 老师想带一(1)班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同桌小声讨论,再举手汇报。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试着说说想法。(同桌互相讨论)
师: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现在有几盒饮料吗?
师:你是怎样算现在有几盒的?
三、展示交流
1、学生思考、讨论。自主进行计算。
2、交流。(据学生汇报,课件依次显示各种方法)
A.点数法;B.接数法;C.重点演示“凑十法”。边演示边口述:纸箱内有9盒饮料(闪动),箱外有4盒饮料(闪动),把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现在的饮料,列式是9+4。把4盒中的1盒放进箱里凑成10盒,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动态显示)
  
3、自己结合图说方法。
4、课件再次展示凑十法,并说出思考过程。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3=13,让学生说一说凑十法的过程。
四、拓展提升
1、动手操作。
(1)摆小棒,左边摆9根红色的小棒,右边摆3根黄色的小棒,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根小棒?(实物展示台出示)
(指名列式)师:说说怎样想的。(学生说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
(2)摆图片, 左边摆9个红色的圆片,右边摆7个黄色的圆片,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圆片?
(指名列式)师:说说怎样想的。
2、看情境图,小组合作,搜集数据,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明确提出9加几的问题)
3、归纳算法特点。
师: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
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 (用箭头将算式和 10加几连起来)
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五、巩固练习
教材第89页做一做第1、2题。
独立计算,写出得数,集体订正。
六、课堂小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9加几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教学反思
利用分解与组成进行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难度。计算9加4时,学生知道得数,但是这个得数怎么来的,他们都说不清楚。在理顺学生的计算思路时,我花费了较多的时间,课标要求是学生运用自己熟悉、喜欢的方法,事实上点数法、接着数、凑十法对于他们来说,都一样的难,每种方法都需要教师引导、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