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13 17:58:3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伯牙鼓琴
=
【设计理念】
=本文篇幅短小,行文简洁流畅,注释也比较详细,学生完全能够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加强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正确指导学生的诵读,特别要注意恰当停顿和重音,感受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偶感。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以读促写,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开展合理想象,进行人物描写的训练。
2.感受艺术之美,体会建立在共同爱好、相互了解基础上的友谊。
【学习重点】通过诵读体会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了解“知音”的内涵。
【教学流程】
一、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播放“高山流水”的曲子,请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曲子?
“高山流水”
这首曲子被美国发射的“旅行者1号”宇宙飞船带入到了外太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对这首曲子的出处做一个了解。
【设计意图】由“高山流水”被“旅行者号”带入外太空的话题引出本文的学习。
二、初读——扫清阅读障碍
学生散读,互读,个别读,齐读
强调字音“汤”shāng 以为1世无足复为2鼓琴者 为1:wéi 为2:wèi
【设计意图】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且教材课后练习中要求背诵,因此在刚开始接触本文时,就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读音来读准文中的每个字,读熟课文,为接下来的诵读做铺垫。
三、再读——分析文章脉络
1.概括文章内容,完成板书
2.围绕“知音”这一关键词展开问题链:
什么是知音?知己,了解自己的人
谁是谁的知音?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伯牙是锺子期的知音。
3.为什么说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①“善哉乎鼓琴!”词语顺序能否调换?标点符号可否调换
②说这些话时锺子期可能会有什么动作?
③学生表演
④表现了锺子期怎样的心情?喜悦。伯牙的心情?喜悦、激动
⑤他“喜悦”什么? 喜听曲子,喜遇知音
⑥造句 “伯牙鼓琴志在……锺子期曰:”
⑦为什么不能用你们造句的内容替换?介绍“山”“水”的意向:高远的志向、博大的胸怀
4.为什么说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①此时的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②此时伯牙的心情是怎样的?
悲伤,失望、寂寞、忧虑
【设计意图】通过对“知音”的意思入手,并通过一些灵活的教学问题,例如:表演动作、造句等,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四、写作——深刻领会情感
1.当场描写一段此时伯牙的表现,运用动作、心理、肖像描写。
2.当场交流
【设计意图】以写小片段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得学生能够更快走进人物内心,更好地领会情感。
五、延伸——拓展阅读文本
拓展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对此片段的描写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锺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锺公道:“原来如此,可怜!可怜!”
【设计意图】在之前一个环节,学生自己对伯牙进行的各方面的描写,现在再来阅读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对伯牙的描写,也可以进行一个比较,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和冯梦龙的习作来进行比对。
六、学生谈谈自己对“知音”的理解。
【设计意图】由课本上已学得对于“知音”的理解,谈到自己的对于“知音”的理解,使得学生学过这篇课文之后能有所得。
七、作业——巩固基础激发兴趣
必做:完成练习册《伯牙鼓琴》的练习。
选做:自主阅读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伯牙摔琴谢知音”
【设计意图】以必做和选做两个作业给予不同能力的学生以作业的选择权,一方面对于基础的练习要求全部学生都能掌握,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强的同学则可以自主阅读。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以现代的“琴”字为板书的主体,中间加入了“琴”字的象形文字,与课开头的“琴”字介绍想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