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检测卷(八)
(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列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描述与下图所示相符的是( )
A.“植棉必凿井,一井可灌溉田四十亩”
B.“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C.“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D.“三七分派北南渠,水碧湘漓向两区”
【答案】 B
【解析】 图片中岷江流经这一工程,
(?http:?/??/?www.21cnjy.com?)被分成了内江和外江,中间有飞沙堰、宝瓶口,可见图片反映的是都江堰。“一井可灌溉田四十亩”指西域的坎儿井,故A项错误;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故B项正确;“关中”所在位置和图片中“岷江”不符,故C项错误;“三七分派北南渠,水碧湘漓向两区”指秦朝的灵渠,故D项错误。
2.古代中国钢铁冶炼铸造技术发达,质量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钢铁冶炼铸造史的表述正确的是( )2·1·c·n·j·y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铸造铁器的国家
B.公元1世纪时即创造出自然力鼓风冶铁的方法
C.北宋时冶铁已开始使用煤炭作原料
D.铁业官营制度是中国冶铁业辉煌的根本原因
【答案】 B
【解析】 目前在两河流域
(?http:?/??/?www.21cnjy.com?)、地中海沿岸和埃及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铁器,故A项错误;汉代出现了鼓风冶铁技术,公元1世纪是在汉代,故B项正确;早在汉代冶铁已开始使用煤炭作原料,故C项错误;中国冶铁业辉煌的根本原因一般从经济也就是生产力角度考虑,政府政策只是因素之一,故D项错误。
3.明代,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
(?http:?/??/?www.21cnjy.com?)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21
cnjy
com
A.徽州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超过其他地区
B.徽州地区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了地价
D.徽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理念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徽州土地
(?http:?/??/?www.21cnjy.com?)贫瘠,自然条件恶劣,故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超过其他地区显然不成立,故A项错误;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时间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北方农民南迁,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古代中国的基本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商人致富后往往买田置地,从而导致“田少而值昂”的现象,故D项正确。21
cnjy
com
4.明初政府规定,凡外方来使发给凭证,因
(?http:?/??/?www.21cnjy.com?)国家而异,来华贸易时间有限制,如许日本商人十年来华一次,且船舶有定数,人员有定额,在指定港口勘核凭证、检验,然后商货运京师开市。若非入贡,则不许来华互市。同时严禁民间入海“通番”。该材料反映了( )21教育网
①官方独占对外贸易,属于朝贡贸易
(?http:?/??/?www.21cnjy.com?)性质 ②有效地制止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③限制了海外贸易的正常发展 ④影响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中“若非入贡,则不
(?http:?/??/?www.21cnjy.com?)许来华互市”可看出,官方独占对外贸易,属朝贡贸易;由时间、人员、地点等各方面的规定可知,其极大地限制了海外贸易,从而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因而①③④正确。②错在“有效地制止”上。故选C项。
5.下图为近代中国机械进口数据统计图,下列对此图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A.传统手工业基本被机器生产所取代
B.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列强放松对中国机器进口的限制
D.民族工业在甲午战后得到较快发展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中时间“1
(?http:?/??/?www.21cnjy.com?)844~191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机器生产并未取代传统手工业,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故B项错误;此期间列强对中国机器进口的政策没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图中1894年后,中国机械进口数量增长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原因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对机器的需求量增加,故D项正确。
6.把握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若用下列词句来概括20世纪40年代后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准确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小荷才露尖尖角”
B.“忽如一夜春风来”
C.“脱胎换骨获新生”
D.“荷尽已无擎雨盖”
【答案】 D
【解析】 “荷尽”比喻解放战争期间即
(?http:?/??/?www.21cnjy.com?)“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帝国主义和国内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打击,陷入绝境,故D项正确。
7.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A.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为民主革命转入新阶段奠定基础
D.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
(?http:?/??/?www.21cnjy.com?)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近代社会中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甲午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排除A、B、D三项。随华资企业的增长,工人人数也大幅增长,它对中国社会最大的影响就是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提供了阶级基础,故选C项。
8.1957~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答案】 A
【解析】 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总的来说是“两头较好,中间较差;既有巨大成就,也有严重失误”,故选A项。【来源:21cnj
y.co
m】
9.19世纪末的对外开放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最本质的区别是( )
A.开放的对象不同
B.开放的方式不同
C.开放的地区不同
D.开放的前提不同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http:?/??/?www.21cnjy.com?)19世纪末的开放是在外国列强的侵略下被迫进行的,而新时期的开放,是在平等交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在坚持国家主权独立的前提下进行的,故D项正确。
10.下图为中国1953~
(?http:?/??/?www.21cnjy.com?)1999年部分经济周期GDP年平均增长率及振幅(周期内年增长率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变化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五”计划期间轻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稳定增长
C.改革开放促使GDP年平均增长率连续攀升
D.市场机制逐步成长利于提高经济运行稳定度
【答案】 D
【解析】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
(?http:?/??/?www.21cnjy.com?)重工业而非轻工业,A项与史实不符;稳定增长与材料中1958~1962年振幅最高不符,故B项错误;连续攀升与材料中1987~1990年增长率下降不符,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后市场机制逐步成长,与材料中后两三个时段的数据相符,故D项正确。
11.下表为改革开放前上海择偶标准比例统计表。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项目
1949~1966
1967~1976
家庭出身
26.6%
28.8%
政治面貌
30.5%
23.5%
学历
10.6%
11.7%
A.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B.政治主导社会生活
C.市场经济逐步建立
D.知识分子地位提高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干时间信息及择偶更
(?http:?/??/?www.21cnjy.com?)看重“家庭出身”和“政治面貌”,“学历”则相对受到轻视可知,B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与史实不符;D项则与材料意思相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2.“点赞”“女汉子”
(?http:?/??/?www.21cnjy.com?)“且行且珍惜”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
A.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
B.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答案】 D
【解析】 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文化
(?http:?/??/?www.21cnjy.com?)存在,对人们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并没有体现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只能说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文化。故D项符合题意。www-2-1-cnjy-com
13.丝绸之路指从古代开始逐渐形成
(?http:?/??/?www.21cnjy.com?)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新航路则是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的通往印度和北美等地的航路。二者同属于( )
A.文明交汇之路
B.商贸互惠之路
C.友好交往之路
D.殖民扩张之路
【答案】 A
【解析】 二者都开辟了东西方交流
(?http:?/??/?www.21cnjy.com?)的新纪元,推动了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汇。但新航路的开辟并非“互惠”和“友好”之路,而是建立在对非洲、美洲人民掠夺的基础上的,丝绸之路才是“商贸互惠”和“友好交往”之路。故选A项。2-1-c-n-j-y
14.马克思说:“美洲金银
(?http:?/??/?www.21cnjy.com?)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
A.殖民扩张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B.殖民掠夺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C.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
D.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
(?http:?/??/?www.21cnjy.com?)时代的曙光”是指欧洲的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是其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这大大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正确。
15.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其主要标志是( )
A.英国完全控制印度和中日被迫开放
B.交通革命扩大工业文明的影响
C.工业革命逐步在欧美及亚洲的扩展
D.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答案】 D
【解析】 允许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和增值,取消关税保护等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日益成熟,故D项正确。
16.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
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
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C.引起了政治危机
D.促进政府调整政策
【答案】 C
【解析】 “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说明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故选C项。
17.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起了政治上不满情绪的安全阀的作用”。这主要是指新政( )
A.消除了阶级矛盾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遏制了法西斯势力
D.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答案】 B
【解析】 罗斯福通过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推行“以工代赈”等措施增加就业,提供社会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故选B项。
18.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
(?http:?/??/?www.21cnjy.com?)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政府将全国800家公司收归国有;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这表明(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B.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英国病”
C.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社会主义在西方建立起来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英国在国家干预经济的背景下推行国有化措施,体现了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的加强,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
19.下表是1913~1926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业生产情况。材料表明( )
(?http:?/??/?www.21cnjy.com?)
A.新经济政策使经济迅速恢复
B.一战使俄国经济近于崩溃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经济发展缓慢
D.苏联工业化举步维艰
【答案】 A
【解析】 1913~1920年苏
(?http:?/??/?www.21cnjy.com?)俄工业生产总值迅速下降,说明了一战对于苏俄经济的破坏。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至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已基本完成,故A项正确;B项表述片面,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1926年苏联工业化并未开始,D项错误。www.21-cn-jy.com
20.有学者认为:苏联模
(?http:?/??/?www.21cnjy.com?)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个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的条件下形成的。苏联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其( )【出处:21教育名师】
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
B.是在特殊的国际环境下形成的体制
C.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局部实行市场经济
D.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中“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
(?http:?/??/?www.21cnjy.com?)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个国度里”可判断出D项正确;苏联模式中止了新经济政策,A项错误;B项表述不全面,没有涉及国内情况;C项表述错误,排除。
21.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 )
(?http:?/??/?www.21cnjy.com?)
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
【答案】 D
【解析】 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http:?/??/?www.21cnjy.com?),排除;B项发生在1953~1964年,C项发生在199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20世纪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上台并进行改革,但是改革不见成效,故选D项。
22.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
(?http:?/??/?www.21cnjy.com?)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
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D.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
【答案】 D
【解析】 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
(?http:?/??/?www.21cnjy.com?)织、关贸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它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故选D项。
23.“从组织形式上看,它只是一种松散的论坛,但政府间对话也促进了自愿基础上的经济合作,其涉及的领域很广。”材料直接体现了( )
A.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政治多极化的加速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答案】 A
【解析】 由“一种松散的论坛”“
(?http:?/??/?www.21cnjy.com?)自愿基础上的经济合作”可以看出材料描述的是APEC,APEC直接体现了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故A项正确;APEC不能直接体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项错误;材料与政治多极化无关,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体现的是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原则,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21·世纪
教育网
24.“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
(?http:?/??/?www.21cnjy.com?)基础的经济,也许是震动更大的变化。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与此相符合的历史现象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
D.亚太经合组织的运行
【答案】 B
【解析】 从“以市场为基础
(?http:?/??/?www.21cnjy.com?)的经济”“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的信息可知,世贸组织符合这一特点,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25题22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共52分)
25.1956年、1978年、1992年,是现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三个关键时间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
(?http:?/??/?www.21cnjy.com?)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紧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确实包含许
(?http:?/??/?www.21cnjy.com?)多因素: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但能使各要素有机、合理的发生作用,还是取决于制度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1978年)前后三十年的基本国情和自然禀赋并无质的差异,但发展程度却有天壤之别。
——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
材料三 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
(?http:?/??/?www.21cnjy.com?)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变化的主要表现,说明其变化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进1978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制度安排”的具体表现。(6分)21·cn·jy·com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务实主义探索”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5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3分)
【答案】 (1)表现:由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
原因: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国民经济建设的加速;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表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健全完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科技教育体制的调整。
(3)表现: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影响: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认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立足国情,顺应潮流,及时改革与调整;正确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解析】 第(1)问,第一小
(?http:?/??/?www.21cnjy.com?)问,根据材料一“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概括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可从材料一关键词“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国民经济紧运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总结概括即可。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我国从1978年起在政治、经济领域所进行的改变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概括材料三中邓小平同志的观点即可;第二小问,总结该观点对经济体制的影响。第(4)问,总结三则材料内容,找出之间的联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加以概括。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
(?http:?/??/?www.21cnjy.com?)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
——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
(1)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
(?http:?/??/?www.21cnjy.com?)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4分)21cnjy.com
(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
(?http:?/??/?www.21cnjy.com?)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试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
(4分)
(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
(?http:?/??/?www.21cnjy.com?)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角度论证皆可)
(8分)
【答案】 (1)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
(2)否。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的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的国家低福利、低增长。
(3)反对的理由: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
支持的理由: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二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
【解析】 第(1)问,从材料图
(?http:?/??/?www.21cnjy.com?)表中的数据可知,法国的社会福利排在第二名,美国排在最后一名,所以穷人就选法国了,结合所学法国税收高,得出“富人”做法国人就有点亏。第(2)问,从图表的数据来看,是不支持这个观点的,论据从材料中归纳即可得出。第(3)问,从福利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来回答。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
(?http:?/??/?www.21cnjy.com?)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来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
——《苏联史》
材料二 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
——《苏联兴亡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改革的侧重点及其改革的主要失误。(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的总趋势。这一趋势与苏联经济改革有何联系?(8分)
【答案】 (1)侧重点:农业。失误: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不顾自然条件的差异推行扩种玉米,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2)总趋势: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中期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最高,之后大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
联系: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中期国
(?http:?/??/?www.21cnjy.com?)民收入增长率高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初的改革措施有关。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是因为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都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束缚,不可能根除积存的弊病。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
(?http:?/??/?www.21cnjy.com?)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回答即可。第(2)问,注意结合图中国民收入增长率曲线的变化,结合时间信息及所学知识,联系苏联改革的状况进行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检测卷(八)
(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列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描述与下图所示相符的是( )
A.“植棉必凿井,一井可灌溉田四十亩”
B.“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C.“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D.“三七分派北南渠,水碧湘漓向两区”
2.古代中国钢铁冶炼铸造技术发达,质量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钢铁冶炼铸造史的表述正确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铸造铁器的国家
B.公元1世纪时即创造出自然力鼓风冶铁的方法
C.北宋时冶铁已开始使用煤炭作原料
D.铁业官营制度是中国冶铁业辉煌的根本原因
3.明代,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
(?http:?/??/?www.21cnjy.com?)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徽州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超过其他地区
B.徽州地区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了地价
D.徽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理念
4.明初政府规定,凡外方来使发给凭证,因国
(?http:?/??/?www.21cnjy.com?)家而异,来华贸易时间有限制,如许日本商人十年来华一次,且船舶有定数,人员有定额,在指定港口勘核凭证、检验,然后商货运京师开市。若非入贡,则不许来华互市。同时严禁民间入海“通番”。该材料反映了( )21
cnjy
com
①官方独占对外贸易,属于朝贡贸易性质 ②有效
(?http:?/??/?www.21cnjy.com?)地制止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③限制了海外贸易的正常发展 ④影响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图为近代中国机械进口数据统计图,下列对此图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A.传统手工业基本被机器生产所取代
B.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列强放松对中国机器进口的限制
D.民族工业在甲午战后得到较快发展
6.把握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若用下列词句来概括20世纪40年代后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准确的是( )
A.“小荷才露尖尖角”
B.“忽如一夜春风来”
C.“脱胎换骨获新生”
D.“荷尽已无擎雨盖”
7.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A.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为民主革命转入新阶段奠定基础
D.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8.1957~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9.19世纪末的对外开放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最本质的区别是( )
A.开放的对象不同
B.开放的方式不同
C.开放的地区不同
D.开放的前提不同
10.下图为中国1953~19
(?http:?/??/?www.21cnjy.com?)99年部分经济周期GDP年平均增长率及振幅(周期内年增长率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变化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五”计划期间轻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稳定增长
C.改革开放促使GDP年平均增长率连续攀升
D.市场机制逐步成长利于提高经济运行稳定度
11.下表为改革开放前上海择偶标准比例统计表。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项目
1949~1966
1967~1976
家庭出身
26.6%
28.8%
政治面貌
30.5%
23.5%
学历
10.6%
11.7%
A.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B.政治主导社会生活
C.市场经济逐步建立
D.知识分子地位提高
12.“点赞”“女汉子”“且行且珍
(?http:?/??/?www.21cnjy.com?)惜”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
A.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
B.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13.丝绸之路指从古代开始逐渐形成的
(?http:?/??/?www.21cnjy.com?),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新航路则是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的通往印度和北美等地的航路。二者同属于( )
A.文明交汇之路
B.商贸互惠之路
C.友好交往之路
D.殖民扩张之路
14.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
(?http:?/??/?www.21cnjy.com?)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
A.殖民扩张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B.殖民掠夺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C.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
D.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15.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其主要标志是( )
A.英国完全控制印度和中日被迫开放
B.交通革命扩大工业文明的影响
C.工业革命逐步在欧美及亚洲的扩展
D.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16.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21cnjy.com
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
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C.引起了政治危机
D.促进政府调整政策
17.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起了政治上不满情绪的安全阀的作用”。这主要是指新政( )
A.消除了阶级矛盾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遏制了法西斯势力
D.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18.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
(?http:?/??/?www.21cnjy.com?)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政府将全国800家公司收归国有;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这表明(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B.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英国病”
C.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社会主义在西方建立起来
19.下表是1913~1926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业生产情况。材料表明( )
(?http:?/??/?www.21cnjy.com?)
A.新经济政策使经济迅速恢复
B.一战使俄国经济近于崩溃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经济发展缓慢
D.苏联工业化举步维艰
20.有学者认为:苏联模
(?http:?/??/?www.21cnjy.com?)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个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的条件下形成的。苏联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其( )21教育网
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
B.是在特殊的国际环境下形成的体制
C.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局部实行市场经济
D.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
21.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 )21·cn·jy·com
(?http:?/??/?www.21cnjy.com?)
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
22.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
(?http:?/??/?www.21cnjy.com?)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2·1·c·n·j·y
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
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D.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
23.“从组织形式上看,它只是一种松散的论坛,但政府间对话也促进了自愿基础上的经济合作,其涉及的领域很广。”材料直接体现了( )
A.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政治多极化的加速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4.“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
(?http:?/??/?www.21cnjy.com?),也许是震动更大的变化。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与此相符合的历史现象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
D.亚太经合组织的运行
二、非选择题(第25题22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共52分)
25.1956年、1978年、1992年,是现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三个关键时间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
(?http:?/??/?www.21cnjy.com?)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紧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21·世纪
教育网
——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确实包含许多因
(?http:?/??/?www.21cnjy.com?)素: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但能使各要素有机、合理的发生作用,还是取决于制度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1978年)前后三十年的基本国情和自然禀赋并无质的差异,但发展程度却有天壤之别。www.21-cn-jy.com
——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
材料三 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
(?http:?/??/?www.21cnjy.com?)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www-2-1-cnjy-com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变化的主要表现,说明其变化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进1978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制度安排”的具体表现。(6分)2-1-c-n-j-y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务实主义探索”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5分)21
cnjy
com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3分)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
(?http:?/??/?www.21cnjy.com?)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
——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
(1)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
(?http:?/??/?www.21cnjy.com?)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4分)【来源:21cnj
y.co
m】
(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
(?http:?/??/?www.21cnjy.com?)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试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
(4分)【版权所有:21教育】
(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
(?http:?/??/?www.21cnjy.com?)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角度论证皆可)
(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
(?http:?/??/?www.21cnjy.com?)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来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
——《苏联史》
材料二 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
——《苏联兴亡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改革的侧重点及其改革的主要失误。(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的总趋势。这一趋势与苏联经济改革有何联系?(8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