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但丁)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园圃,意志是这园圃里的园
丁……让它荒废不治还是把它辛勤耕植,那权力都
在于我们的意志。(莎士比亚)
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
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没有知识或知识不
足就难免愚昧;不习惯思维就会造成粗鲁或莽撞;没有
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车尔尼雪夫斯基)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学习目标
1.理解“精神能到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2.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3.培养我们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毕淑敏的作品200余万字,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等。长篇小说《红处方》。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国内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字词正音
宽宥(yòu)
游弋(yì)
轻觑(qù)
麾(huī)下
广袤
(mào)
赘(zhuì)余
窗棂(líng
)
坍(tān)塌
要诀(jué)
困厄(è)
襟(jīn)怀
驰骋(chěng)
自惭形秽(huì)
憎恶(zēng
wù
)
俯拾即(jí)是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
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
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不知所措
林林总总
俯拾即是
词语解释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自惭形秽:“惭”,惭愧;“形秽”,容貌丑。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僵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后用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再读课文
感知内容
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呢?
a、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
b、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c、第三间安放我们的自身。
第一部分(
1-6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
7-18):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1层(
7-9
):
第一间精神小屋,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2层(
10-14):
第二间精神小屋,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3层(15-18):第三间精神小屋,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9-20):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
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再读课文
理清思路
精读课文
探讨赏析
1、1—6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明确
1—3段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于思考,引出对精神空间的理解。
4—6段,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人的心灵活动空间的思考。
2、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写的?
明确: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最后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15
3、第1自然段里的"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三个短语能不能互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
不能.因为它们对应
上文的"大地,海洋,天空"。
4、为什么要建第二间精神小屋?作者认为要怎样去建?第二间小屋的理想效果是什么?
1)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即事业的重要性)。
2)人们要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规划好自己的事业。
3)使人生和事业缤纷和谐相得益彰,小屋坚固优雅。
12
七月
2020
17
5、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
[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12
七月
2020
18
首先是寻找阶段,站在高处向远方望去,高瞻远瞩,确立远大目标。
其次是耕耘阶段,再苦再累,在所不惜,只要努力达成目标。
最后是收获阶段,已经为追寻目标精疲力尽,快要放弃时,却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获得了成功。
5、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
6、第三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20
7、如何理解第三间小屋“自身”?
明确:
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向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性的人文精神。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
——要有一个独立的自我
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但我也有自己的绿色和芬芳!
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
[但丁]
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才能,也不必悲叹自己的平庸,每个
人都有自己的魅力。
[松下幸之助]
每个人都有他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
人具有自己的气味。
[罗曼罗兰]
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 [毕淑敏]
8、概括18、19段的内容:
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
如何理解“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这句话??
相对于整个人类而言,它所涉及的都是个人的喜怒哀乐、事业与生活,所以说“不大”;相对于个人而言,它的意义可能比大地、海洋、天空都要宽广,所以说“不小”。?
12
七月
2020
23
24
9、文章结尾“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你打算在精神大厦里安放些什么呢?
譬如:
宽容,理想,希望,坚强,友爱,谦逊,勇敢,勤劳,善良,正义,无私,豁达,开朗,感恩,奉献,亲情,爱情,友谊等等,都放进我们的精神大厦,那么我们精神的宇宙,该是多么的辽阔啊!!
课堂总结
文章主题:
这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1、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
写作特点:
2、文笔细腻,意蕴深厚。
3、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毕淑敏语录
1、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2、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
3、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4、如果你不能确定你往哪里走,那么此处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
——毕淑敏《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