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3.2 声音的特征(教师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3.2 声音的特征(教师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13 17:5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声音的特征
【学习目标】
1.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三个特性,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环节。
【课前知多少】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

2.闭上眼睛听几位同学分别读一段课文,你能准确说出是哪一位同学读的吗?
3.小明喜欢边听收音机,边干家务,他发现当离收音机近时,听到的声音
,当离收音机远时,听到的声音
(选填“大”或“小”)·
【合作探究
问题解决】
1、乐音
1、乐音与噪声: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做噪声。
[乐音与噪声理解]
听觉感受
物理学角度定义
乐音
优美动听、令人愉快的声音
难听刺耳的声音
噪声
声源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
声源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
二、乐音的特性
(一)响度
1、响度:在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
)叫做响度。
2、振幅:发声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3、影响响度的因素:
(1)响度与振幅有关: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2)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4、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来表示。
如下表列出了一些听觉效果与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强弱(dB)
听觉效果


声音的强弱(dB)
听觉效果
树叶微动
10
极静
汽车喇叭
90
很响
轻声交谈
20—30
安静
载重汽车
100—110
震耳
正常说话
40—50
正常
飞机发动机
120—130
疼痛难忍
大声呼喊
70—80
较吵
例1、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同学听到了,而远处的同学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太尖细了
C、老师发出的声音太低沉了
D、远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二)音调
1、探究声音的现象与特点
对比组
声音的现象
特点
1组
男低音歌唱家的声音
低沉、粗壮、声音低
女高音歌唱家的声音
尖细、声音高
2组
狮子的吼声
低沉、粗壮、声音低
羊羔的叫声
尖细、声音高
3组
成年男人的说话声
低沉、粗壮、声音低
女同学的说话声
尖细、声音高
探究归纳: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是不同的,有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有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
2、音调: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音调的高低是指声音的粗细,不是指声音的大小,如在音乐中1234567音调逐个升高
3、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用符号
表示。
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4、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例2、下表中列出一些音阶的频率,由此可以看出( 
 )
音符
1
2
3
4
5
6
7
音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频率/Hz
256
288
320
341 1/3
384
426 2/3
480
A.音阶越高,频率越高
B.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频率越高,越悦耳动听
D.相邻音阶的频率之差是相同的
(三)音色
1、音色:音色曾经叫音品,反应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不同的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音色的决定因素: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
(1)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发声体有变化,音色也将变化,如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可以通过听声音辨别机器运转情况。
(2)同一人的音色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起居、健康、训练等因素而发生变化。歌唱家每天早起“吊嗓子”,就是为了保持其优美的音色。
例3、(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征来辨别某人的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2)《梁祝》曲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都很美妙,你能听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演奏,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节奏
辨析比较:响度、音调、音色
比较项
响度
音调
音色
物理意义
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大小)
指声音的高低程度(声音的粗细)
声音的特色、品质
决定因素
由发声体的①振幅和②距发声体的距离决定
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取决于发声体自身,当发声体内部结构改变时,音色也会随之改变
关系
音调与响度毫无关系,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性,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三、噪声的防治
1、噪声的界定
从物理学角度: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乐音与噪声的联系:它们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有些声音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属于乐音,但从环保的角度看却属于噪声。
例4、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
B、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
C、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
D、上课时小林与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
3、噪声的危害:噪声对人们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会造成危害。
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可能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4、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源
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人耳)
(1)在声源处减弱:摩托车消声器、无声手枪、机器加外罩、在机器下垫泡沫等减震、禁鸣喇叭、工业区和生活区分开、限制娱乐场所营业时间等等。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音板、植树造林、关门窗等等。
(3)在人耳处减弱:戴隔音耳塞、捂住耳朵等等。
例5、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关闭房间的门窗
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调整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例6、为了减少教室周围的噪声对上课学生的影响,在下列措施中,有效、合理和可行的是(

A.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
B.学校为每个学生免费佩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的周围植树或建隔音板
D.在教室里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例7、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过后,行驶的车辆较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过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可能是大雪过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典例解析】
题型一
对乐音特征的理解
1、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有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音乐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歌手能判断出用哪种乐器演奏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三者均可
题型二
关于音调、响度、音色的综合辨析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额,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题型三
控制噪声的措施
3、(天津中考)为了使教室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列那个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A、老师讲话时声音要小一点
B、每位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4、(湖北武汉中考)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纺织工人使用防噪声耳罩
B、中心城区汽车禁止鸣鸣笛
C、轻轨两旁安装隔音墙
D、主干道路面“刷黑”




1.图3-2-1“迷你实验室”中的橡皮筋吉他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1)绷得较紧的橡皮筋音调
,绷得较松的橡皮筋音调

(2)粗橡皮筋音调
,细橡皮筋音调

(3)长橡皮筋音调
,短橡皮筋音调

2.在下列几种方法中,不能增大声音响度的是(
)
A.增大声源的振动幅度
B.提高声源的振动频率
C.通过喇叭形的筒传声
D.离声源更近些
3.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低,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拉紧弦线
B.增加发声部分弦的长度
C.缩短发声部分弦的长度
D.用更大的力弹拨弦线
4.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
A.30dB
B.50dB
C.70dB
D.90dB
5.大多数昆虫飞行的时候,它们的翅膀不停地振动,因而发出嗡嗡声.蜜蜂带着花蜜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时候,平均每秒钟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蜂房.试解释这个现象.
6.如右图所示,用一塑料片刮木梳的齿,先慢慢刮,然后迅速刮.你发现两次声音的音调不同,前者音调
,这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越高,所产生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7.写出减弱噪声的途径:
(1)
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
(2)
纺织工人上班时,有的工人塞上耳塞;
(3)市内闹市区挂上禁止使用高音喇叭的警示牌.
8.有人说:“收录机播出的音乐都是乐音”.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9.如图所示,请你用五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做如下实验:用嘴分别对着五只瓶口吹气,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用嘴对着五只瓶口吹气,五只瓶子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什么?
(2)
只瓶子产生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
(3)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说明下图中,吹笛子时,用于、指堵住不同的笛孔,能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的道理。
参考答案:
1.(1)高

(2)低

(3)低

2.B
3.B
4.C
5.频率不同时音调不同.养蜂人根据音调能辨别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来
6.低
频率
频率
7.
(1)在传播过程中削弱噪声
(2)在接收处削弱噪声
(3)在声源处削弱噪声
8.
不同意.当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时,就变成噪声
9.
(1)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声
(2)不一样,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振动频率不一样,故音调不一样
(3)手指堵住不同的笛孔,使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振动频率不一样,就能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