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游褒禅山记》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6-03 10:4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王安石塑像(江西临川)
欢迎大家!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出现的“极”“以”“其”“焉”等重要实词虚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的情况,把握一些词的古今异义等文言基础知识。
2、掌握并运用因事明理、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利用课文注释,使用工具书自己串讲翻译,必要时进行点拨、解难,培养自学能力。
2、“因事明理”的写法这既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通过梳理文章脉络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呼应关系,写片段作文的方式来理解并掌握。
情感与价值: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领会这两者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检查预习情况及自学效果
一、作者简介:
1、王安石 字介甫,宋朝临川(今江西省临川)人,封“荆国公”,人称 “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公”。
2、政治方面:早年就广泛的接触社会,了解百姓的苦难生活,产生了“心哀此黔首”的感触。后主张政治变革,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但最终保守派司马光的执政,尽废新法,变法失败,王安石忧愤而死。他是个具有坚强毅力的改革家,尽管受到种种阻碍,也毫不动摇退缩。
3、文学方面:“唐宋八大家”之一 。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主张“文章合用世”,“务为有补于世”。
检查预习情况及自学效果

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他(他的)等义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例: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指示代词 相当于这(这些)、其中的等义
例: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语气词 表推测、反问、期望或命令的语气
例:其孰能讥之乎?
助词 无实在意义
例: 既其出
王安石“得” 到了什么?
作者是围绕着“有所得”来展开全文。
首先,作者从这次游玩中“得”到了什么?
其次,是从哪里“得”到的?
王安石“得” 到了什么?(之一)
记叙部分 议论部分
第1段: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 “华” ,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第4段: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心得: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第2段:(前洞)其下平旷,记游者甚众;(后洞)入之甚寒,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洞)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3段:于是余有叹焉:夷以近则记游者众,险以远则来至者少。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心得:要有志、力、物,尽吾志,可以无悔矣
(1)从哪里得到的? (2)他得到了什么?
王安石“得” 到了什么?(之二)
重点品读:
心得二: 成功需要“志” “力”“物” 三个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 “尽吾志” ,“尽吾志,可以无悔矣” 。
志----意志、 志向
力----个人的努力,先天条件
物----外在的客观环境,外力的帮助
尽吾志----为吾志尽力
我们“得”到了什么?(之一)
作者由古人的“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才能 “有所得” 的事实,引起了深入的思考。在他看来,成功需要“志”“力”“物”三个条件,并且其中“尽吾志”起着决定性作用。就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或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读到这里时感慨良多,当我以近而立之年的心态来看我儿时的理想时,似乎只有 “一声叹息” 了,“一地鸡毛”的现实和生存的压力让这一切都变得支离破碎和不堪一击。生活的年轮把曾经的理想一圈一圈圈成了现实。在现实这座围城里慢慢的生活中出现着越来越多的不如意,工作中也出现着越来越多的不顺心,生活变得一团糟。就在这纷纷扰扰、浮浮沉沉中,我陷入了沉思:不是生活让我迷失了,而是我让我的生活迷失了。在这自我反省中,我想到了让我印象深刻的李叔同的人生准则, “做一样是一样” ,我要把它作为我前行的标准,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文章脉络:
游褒禅山记
记叙
褒禅山命名的由来及仆碑(第1段)
游洞的经过(第2段)
议论
游华山洞的心得
(第3段)
借仆碑抒发感慨(第4段)
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
成功要有志、力、物,尽吾志,可以无悔矣
(议论的基础)
(记叙的深化)
我们得到了什么?(之二)
这篇游记并没有像普通游记文章一样,详细叙述在游玩过程中所看到的景物,而是以简略的有目的的记游为载体,生发议论,阐述道理。类似这种的写作手法叫因事说理、缘景抒情或叙议结合。我们在叙事或写景状物的文章当中运用这种手法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题,增强文章的思想性。
片段示例一

卫生包干区的地方长着几棵茁壮的大树,确切的说是几棵枫树。那大树看起来似乎饱经风霜,面对这如此凛冽无情的北风毫不怯懦。它坚挺、笔直、粗壮的身躯没有丝毫的弯曲。又是一阵北风刮过,正在打扫的我赶紧把手伸进口袋。但这时我抬头一望,看见枫树枝头仍然挂着不少枫叶,抓紧树枝,任凭北风如何呼啸它就是不松手。
我不解了,在我看来,叶落是必然的,万物的循环是永不停歇的。就像
人类的生老病死,这是不变的自然法则。正因为有了春夏秋冬的周而复始,
才有了这多彩的自然世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叶落就是
代表着新生,只有叶落了明年的枫树才会更茁壮。
片段示例二
登泰山
在泰山之巅,总让人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我有幸去了一次。那天,天朗气清,只是时不时的有几丝白云懒散的从天空爬过,可见度十分之高,正是登山观景的大好时机。于是开始兴致勃勃的向山顶开拔。一路上,清流激湍伴随左右,还有那欢快鸟鸣环绕随行。
在山顶上,向远处眺望,我看到了绵延起伏的山峦。鸟瞰大地,大地似乎就匍匐在我的脚下。在那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一种“君临天下,唯我独尊”的感觉。
在下山时,我觉得大地不断在抬升,等我到山脚与这广阔的大地融为一体时,再回头仰望泰山,我是多么的渺小。刚才的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感觉是多么的可笑,我一回到地面,一切都被打回了原形了。
现在我明白了,只有靠自己,那些得到的才能恒久;那些借别人之力而得到的东西,总有一天会烟消云散的。
作业
请以你所看到的景或经历的事情为载体,先写景、叙事,然后由此生发某种感慨。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段。
总结
王安石通过游褒禅山,“得”到了做事要“尽吾志”,治学要“深思慎取”。这让他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大有成就,成为“十一世纪中国的改革家”和“唐宋八大家”之一。
我们通过学《游褒禅山记》“得”到的不仅是写作的技巧,更多的是做事尽力、治学严谨的精神熏陶。我相信只要以此为准则我们每一个人也会大有作为的。
谢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