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朝
的
灭
明
亡
XXX中学七(X)班
大一统的明朝,中国最后的汉人王朝
历
史
简
介
第一章节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了一个皇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在书中开篇说道:“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次岁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你知道书中这样说的原因吗?明朝中后期的社会又是何种现象呢?
黄仁宇(1918年-2000年)
黄仁宇(1918年6月25日-2000年1月8日),美籍华人,教授、学者。黄仁宇1918年6月25日出生于湖南长沙、2000年1月8日病逝于纽约上州的医院中,享年82岁。1936年黄仁宇考入南开大学理学院机电工程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黄仁宇辍学参军,1940年自成都中央军校毕业后,任陆军第十四师排长及代理连长,1943年加入驻印远征军,任新一军上尉参谋。1946年赴美求学,获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师从余英时),以历史学家、中国历史明史专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而为世人所知。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畅销书。
具
体
内容
第二章节
知识点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明代中后期
政治腐败
社会动荡
(1)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2)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
(3)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1)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导致
明神宗(1563年-1620年)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明神宗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张居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但也耗费了大量帑银。
明神宗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缺乏张居正这样的贤士应对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二十多年不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明神宗执政晚期,党争长期持续,导致朝政日益腐败。另外,明神宗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
而且此时东北的满族开始崛起,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努尔哈赤击溃,从此明朝在辽东的控制陷于崩溃。明神宗在位期间衰败的明王朝也在这个时期走向活泼和开放,
中国的经济处于当时世界经济主导地位。在此期间,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外国传教士也纷纷来华,例如利玛窦就觐见过明神宗,开始西学东渐,
整个社会也出现了反对封建礼教、个性解放的精神。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去世,终年56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死后由长子朱常洛继位,明神宗死后仅24年,明朝灭亡。
明武宗(1491年-1521年)
朱厚照即明武宗(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
即位后史书上出现两极评价,一方说他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应州大捷大败鞑靼军,立下了一战功。在应州一战中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所以说他又是一个好的将领。
另一方面说他为政期间荒淫无道,国力衰微,一生贪杯、尚武、无赖,喜好玩乐。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但武宗虽嬉游玩乐,却也有抵御边寇之功,大事上从不怠慢。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历史学家对此颇有分歧,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武宗只不过只是喜欢玩乐,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人。从其所指挥的应州大捷来看也算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皇帝。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
明熹宗(1605年-1627年)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19日),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1620年-1627年)。朱由校在位期间,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变。其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主要忧患来自辽东后金对明朝的威胁。朱由校即位后罢免有胆知兵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攻陷沈阳、辽阳,辽东局势日趋严峻。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为稳定辽东,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在阉党策划下,坚持正确方略的熊廷弼被杀,辽东战局陷于重重危机。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药”身亡,终年23岁。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
明神宗(1563年-1620年)
明武宗(1491年-1521年)
明熹宗(1605年-1627年)
在位48年,
20年不上朝
纵情享乐,抢掠民女;
政事交给刘瑾
爱好木工,
朝政交给魏忠贤
1516年,正德十一年。明武宗,即大名鼎鼎的朱厚照,尚有6年活路。这位被视为明朝最荒唐的皇帝,无论现代人如何为其洗白,依旧无法掩盖在他治下,百姓的苦难与悲惨。权宦刘瑾为首,八虎登台,朝政荒废,贪官大肆敛财。各省各地起义纷纷,百姓流离失所。周臣所生活的苏州,自古便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流民自是向着有生的希望处前行,尤其是在江西宁王朱宸濠叛乱后,大量因战争而逃难的农民们涌入江南。
周臣《流民图》
水墨之下
明朝百姓绝望的形状
知识点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背景:
(1)主要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
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
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
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举行起义。
2.过程: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提出口号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军纪严明
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迅速发展
广大农民热烈拥护,起义军势力扩展到10余省,队伍发展到100多万人
建立政权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3.结果:1644年4月,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朝末帝崇祯自缢,明朝统治被推翻。
崇祯帝自缢处
明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清军。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大顺军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李自成计划乘舟东下,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但大顺军尚未准备充分,清军分水陆两路突然袭来,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
(另有一说李自成死亡地点为湖北咸宁市通山县九宫山。
)
李自成(1606年—1645年)
知识点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1)兴起:明朝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2)建立政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
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3)发展: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
清。
2.清兵入关
(1)概况:明朝灭亡以后,镇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
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兵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2)结果: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后,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爱新觉罗
·
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战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
爱新觉罗
·
皇太极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大汗、蒙古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在崇德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生俘洪承畴,自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清军入关已成必然之势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保护汉人,减轻农民负担,
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葬于沈阳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福临即位。
爱新觉罗·皇太极
吴三挂
吴三桂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人,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1]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2]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康熙十七年(1678年)秋在衡阳病逝。追谥为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
女真族的崛起——阿骨打建立女真政
时间:1115年
国号:大金
建立者:阿骨打(金太祖)
金太祖阿骨打,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后灭辽、灭北宋1234年,金被蒙古所灭。
知识链接:
八
旗
制
度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了八旗制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推动了满族社会经济发展。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以后,旗人享有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许多特权。直到清朝后期,旗人还享有官体,但他们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勇猛善战,而是养尊处优,败落无能。后来,人们还把享有特权而又不务正业的人称为“八旗子弟”。
知识扩展
明朝的灭亡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明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农民流离失所
起义原因:朝政腐败,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闯王李自成
口号:均田免赋
发展: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满洲兴起(努尔哈赤、皇太极)
清兵入关: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失败
课堂练习
第三章节
1.下列关于明朝末年社会状况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政治腐败
②旱灾连年
③赋税沉重
④各地起义爆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2.下列口号与明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尊王攘夷”
C.“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
下大吉”
D.“均田免赋”
D
3.1616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
国号为大金的是(
)
A.皇太极
B.努尔哈赤
C.阿骨打
D.铁木真
B
朝
的
灭
明
亡
XXX中学七(X)班
大一统的明朝,中国最后的汉人王朝
谢谢你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