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2)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是史前时期,主要让学生知道中国境内人类孕育的早期人类有哪些,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他们跟现在人比较有哪些自己的特点,用以了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我们的祖先。
而第一课主要需要让学生了解旧石器时代我国境内有哪些早期人类,以及享誉世界的考古发现——北京人的发现。通过考古发现,了解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基本样貌以及生产生活情况。
(3)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首先必须跟学生讲解历史的时空观念。然后通过历史考古、史料实证让学生体会古人类在中国起源的时间、地点。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二、教学目标
(1)在课本《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上标注出元谋人的生活年代,说出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
(2)在课本《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上标注出北京人的生活年代,根据“北京人复原头像”说出北京人的体貌特征。
(3)观看《北京人头盖骨发现的过程》视频,了解北京人发现过程,及世界地位。
(4)观察《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尝试根据图片编写简短的故事,以让听众了解北京人用打制石器、使用火等生活技能。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电影《疯狂原始人》片段,并提问:人是怎么产生的呢?关于人的起源有哪些神话故事?
学生活动:回答谜语,并讲述关于人类起源的中外神话故事。
【情境创设】
教师活动:打开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提问学生:你知道我国目前出土的古人类遗址有哪些吗?
学生活动:根据书本和以前的知识,猜测地图上的遗址名称。
【问题导学】
教师提问:全国各地都发现了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比如说广东也发现了古人类——马坝人遗址,他们这些古人类是怎样生活的?我们是怎么知道他们怎样生活的呢?
【史料研习】
第一部分——元谋人
教师活动1:展示三张图片及相关介绍
材料:1965年5月1日,为配合成昆铁路的建设,中国地质学家在元谋盆地开展地质调查,钱方等学者发现两枚人类上中门齿化石……后又陆续发现了灰烬堆和打制石器。
——吉学平《元谋人从哪里来》
提问:如果你是地质专家,在发现了这些考古证据后,你会做什么结论呢?作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和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推断元谋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和石器工具。依据是考古发掘的化石。
教师活动2:通过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了元谋人的一些基本知识,现在归纳一下:
1、发现的地点
2、距今的年代
3、生产活动
4、地位和意义
学生活动:填写表格,回答提问。
第二部分——北京人的发现和特征
教师活动1:展示《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向学生提问,图中还有一个重要古人类遗址是?展示北京人的发现过程三段材料。
材料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枚牙齿,将它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材料二: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
材料三:1936年,在同一地点发掘出土3个北京猿人头盖骨。此后,这一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向学生提问:
1、“北京人”发现时间?地点?
2、谁发现了“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
?
3、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4、你能形容一下“北京人”的外貌吗?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书本及材料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2:请学生阅读书本第4页北京人的特征三个自然段,提出问题:请你想象以下,北京人的一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你的想象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
学生活动:阅读书本知识,并展开合理联想与想象。
教师活动2:向学生展示图片和材料
材料:现代古人类学界公认的人类起源发展过程是:腊玛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距今150-20万年)——早期智人(距今25-4万年)——晚期智人。晚期智人是现代人类的祖先。北京人的发现证明了“直立人”的存在,是已知的由猿转化的最早人类。因此,北京人成为人类起源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北京人的发现将人类历史向前推进到50万年……周口店遗址依然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内涵最丰富、材料最系统的直立人遗址。
——任世江《漫谈初中历史课程中的“北京人”》
教师提问:根据图片及材料,北京人的发现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学生活动:自己阅读材料和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4、评价设计
在课程过程北京人环节:请你想象以下,北京人的一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你的想象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运用此评价设计。
环节一,学生自主完成,完成后同学间互评。
环节二,学生推荐或自荐,展示成果,教师适当补充说明相关概念,引导学生质疑和答疑。
环节三,学生结合自己的回答、同学评价和环节二的讨论,完成自我评价。
环节四,教师依据前三个环节和学生整节课表现,做出评价。
活动内容评价量表(基础分:0-100分),附加分(0-10分)
项目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评价
同学评价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表达观点(0-20)
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15-20)
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10-14
能说出自己的观点,表述不流畅(5-9)
观点含糊不清(0-4)
论证观点(0-80)
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论据;论据表述清楚,无史实错误。(60-80)
提供一个论据;论据表述清楚,基本符合史实。(40-59)
提供一个论据;论据表述不清楚。(20-39)
不能提供论据。(0-20)
附加项:质疑与答疑(0-10分)
针对同学的答案提出独特的见解;针对同学的质疑,作出准确地回答或提出更近一步的思考。(8-10)
发现并指出同学的答案的不足之处;依据同学的质疑,完善自己的观点。(4-7)
基本理解同学的质疑和答疑,对更进一步思考感到困难。(3-5)
没有提出问题;没有回答同学的质疑。(0-2)
总分
五、板书设计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云南元谋人
2、北京人
1、北京人的发现
2、北京人的特征
3、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对研究古代人类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教学反思
本课因属于初中历史第一节课程内容,虽然教学难度不大,但是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初一学生进入历史课堂,帮助学生理解传说和考古证据的区别。因为距今遥远,导致很多学生很难进行联想,因而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