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高考地理一轮微专题——降水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1】高考地理一轮微专题——降水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7-13 18:2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三地理微专题——大气降水
【知识梳理】
1.
降水过程:
2.
降水的形成条件:

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空气中水汽含量与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温度愈高,空气中容纳水汽的能力愈强。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一定体积的空气中所容纳的水汽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因而水汽压也有一个限度。当水汽含量恰好达到这个限度,叫饱和空气。
降水形成的条件
常考分析语句
充足的水汽
①临海;②雨季;③多河湖水域
降温条件
①逆温;②寒流降温;③夜间降温幅度大(山上冷空气沿坡下沉,气温日较差大等)
凝结核
工业排放粉尘多
相对封闭的地形
地表相对封闭,风力较弱,水汽不易扩散,多雨
3.降水的类型:
(1)、对流雨
湿热空气强烈受热膨胀上升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
赤道附近,中纬度大陆夏季午后
(2)、地形雨
湿热空气受地形阻挡上升
强度较大,时间较长
山地迎风坡
(3)、锋面雨
冷暖气团相遇,暖空气被抬升
历时长,范围广,强度小
中纬度地区
(4)、气旋雨:锋面气旋雨:温带地区
热带气旋雨(台风雨):低纬度大陆东部沿海
4.影响降水的因素:
降水量影响因素
常考分析语句
海陆位置
①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②位于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大气环流
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西风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多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③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④夏季受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受冬季风(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影响,降水少⑤受信风影响,降水少;沿海地区,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地形
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②高大地形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③赤道附近地势高的地区,对流减弱,降水少
洋流
①暖流增湿,降水较多②寒流减湿,降水较少
植被
植被覆盖率高(低),降水多(少)
水文
水域广,降水多,反之少
人类活动
①城市湿岛、雨岛效应,多上升气流,降水多②植被破坏,地面缺乏保护,气候干旱③兴修水库,降水增多④围湖造田,降水减少
有关降水成因分析的问题
一思:水汽来自哪里?二思:水汽靠什么输送?三思:怎么降温?
5.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6.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1)夏季,副热带高压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此时,我国东部地区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丰沛的降水。
(2)正常年份,5月份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在华南;6月份副高北进到北纬20°左右,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此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30°,雨带随之北进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退,雨带亦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10月份,雨带退出大陆。锋面带常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北5——8个纬度,5华南,6江淮,7.8华北、东北,9回头。
(3)夏季风强弱带来的影响: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分析成因分析方法:
?7.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方法




气流上升
气流下沉
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
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
低压槽控制
高压脊控制
锋面控制
单一气团控制
地形迎风坡
地形背风坡
迎岸风
离岸风
暖流沿岸
寒流沿岸
夏季风影响
冬季风影响
赤道地区
两极地区
沿海地区
内陆地区
?8.
降水差异的成因分析方法:
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①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例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降水少,40°~60°大陆西岸降水多。
②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例如:我国东南沿海降水多,西北内陆降水少。
③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例如: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除了与大气环流有关外,也与寒暖流有关。
④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例如: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两侧,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
9、降水特征的描述方法(答题套路):
描述一个地区的降水特征,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
降水量的多少;
?
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
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习题分析】
【练习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7月平均气温为17℃。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
000
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
(1)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
???????????????????????????????????????????????????????????????????????????????
????????????????????????????????????????????????????
(2)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自然原因。
???????????????????????????????????????????????????????????????????????????????
?????????????????????
【练习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图为伊犁河谷被誉为“中国天府”、“西域湿岛”。
材料二??下图为新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单位:毫米),伊犁河谷地区地形分布示意图。
?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形区的降水量比周围______(多或少),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
???????????????????????????????????????????????????????????????????????????????
???????????????????????????????????????????????????????????????????????????????
(2)简要分析伊犁河谷地成为“西域湿岛”的原因。
?
【练习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自古以来,雅安便有“雨城”“华西雨屏”之称。图甲示意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年降水量,图乙示意雅安月降水量和月降水日数分布。
??图甲
???????????????????
图乙
?(1)描述该地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
??????????????????????????????????????????
(2)分析雅安有“雨城”之称的原因。(8分)
???????????????????????????????????????????????????????????????????????????????
???????????????????????????????????????????????????????????????????????????????
???????????????????????????????????????????????????????????????????????????????
【练习4】.下面两幅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结合图文材料,比较a、b两城市的降水差异并说明原因。
【练习5】、根据下列材料,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强化训练】
图2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据此完成1题。
1.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
2.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A.大体相等???B.北坡较多
C.南坡较多????D.难以判断
3.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A.南坡3500米?B.南坡2000米?
C.北坡3500米?
D.北坡2000米?
4.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A.南岭??
B.秦岭??
C.阴山山脉???
D.天山山脉
图2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2,完成5题。
(?http:?/??/?www.ks5u.com?)
5.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6题
6、在图1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完成7题。
7.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图4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4,完成8题
8.
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活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9、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A、反气旋频繁过境???????
?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下图为某洲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10、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

A、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11、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

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D、受高峻地势影响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1)
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愿因(10分)
13.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2)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8分)
14.图中M、N两地降水资料(单位:毫米)。根据图表信息,分析M、N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并简述M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原因。
地点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M
219.3
117.2
92.1
133.9
1778
N
69.0
51.9
65.1
77.0
810
15.左图为欧洲部分区域示意图,图右为图左中A、B两城市的气温和降水量图。比较A、B两城市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简述原因。
【参考答案】
1、(1)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2)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
2、(1)少???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之地形闭塞,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而降水稀少。
(2)伊犁河谷属于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的地形;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容易聚集,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河谷地区,汇集了山地降雨和高山冰雪融水,地表水比较丰富,成为“西域湿岛”。
3、(1)总体从东南向西北先增后减;雅安降水量最多,向四周递减。
(2)西侧是青藏高原,东侧是四川盆地,常受高原下沉气流和盆地暖湿气流影响;喇叭形的地形构造,造成暖湿气流只能进不能出;夏季受偏南暖湿气流影响大。
4、a城市年降水量比b城市少;a城市雨季比b城市短。原因:a城市位于南回归线和30°S之间,一年中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时间较长。b城市位于10°S和20°S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
5、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当堂训练答案】
1.C
2.B
3.D
4.D
5.B
6.A
7.C
8.A
9.D
10.B
11.A
12.
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地阻挡)处于东南信风
(?https:?/??/?www.baidu.com?/?s?wd=%E4%B8%9C%E5%8D%97%E4%BF%A1%E9%A3%8E&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_blank?)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13.
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14.
M地降水冬季多于夏季(1分),N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1分)??
M地位于日本西部日本海沿岸,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增湿(1分),再加上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1分),而夏季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1分)。
15.
A城市降水多于B城市,A城市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比B城市明显。
大气
降水
形成条件
降水类型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降水差异分析
降水特征描述
气温下降→水汽凝结→云滴→云滴增大→降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