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原子核结构
1.核中有( )
A.92个中子 B.146个中子 C.238个中子 D.330个核子
2.下列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性现象表明了原子核内部是有复杂的结构的
B.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表明了原子核内部是有复杂的结构的
C.汤姆生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内部是有复杂的结构的
D.粒子散射实验是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基础
3.首先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
A.汤姆孙 B.卢瑟福 C.查德威克 D.贝可勒尔
4.关于原子核内部的信息,最早来自天然放射现象。人们从破解天然放射现象入手,一步步揭开了原子核的秘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了X射线
B.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射线
C.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
D.居里夫妇通过实验发现了中子
5.下列事实中能够作为“原子核可再分”依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 B.天然放射现象
C.α粒子散射实验 D.原子发光现象
6.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 位物理学家所做的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麦克斯韦理论预言了电磁波,且首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B.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发现了质子
C.爱因斯坦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并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7.了解科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物理发展史实的是
A.汤姆孙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B.玻尔进行了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著名的原子核式模型
C.约里奥·居里夫妇用粒子轰击金属铍并发现了中子
D.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8.2020年1月10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物理学史上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开原子核内部信息,认为原子核是可分的,从原子核内部释放的射线有射线、β射线、X射线、γ射线
B.汤姆孙通过粒子轰击铍核()获得碳核()的实验发现了中子
C.玻尔理论成功解释了大量原子光谱规律,其局限性在于保留了经典粒子的观念
D.卢瑟福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查德威克通过实验发现了中子
9.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牛顿提出了日心说,并且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电子
C.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D.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10.一个铍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通常是最靠近原子核的K壳层的电子)后发生衰变,生成一个锂核( ),并放出一个不带电的质量接近零的中微子νe,人们把这种衰变称为“K俘获”。静止的铍核发生零“K俘获”,其核反应方程为已知铍原子的质量为MBe=7.016929u,锂原子的质量为MLi=7.016004u,1u相当于9.31×102M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均为零
B.锂核()获得的动能约为0.86MeV
C.中微子与锂核()的动量之和等于反应前电子的动量
D.中微子与锂核()的能量之和等于反应前电子的能量
11.射线、β射线、γ射线、阴极射线四种射线中由原子核内射出、属于电磁波的射线是__________,不是原子核内射出的射线是_________。
12.放射性射线源于________.
13.现在,科学家们正在设法探寻“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等的电荷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据此,若有反α粒子,它的质量数为_____________,电荷数为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元素符号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所以其中子数为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B
【解析】
A. 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表明了原子核内部是有复杂的结构的,故A正确;
B. 粒子散射实验是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基础,没有揭示原子核内部的情况,故B错误;
C. 汤姆生通过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内部是有复杂的结构的,故C正确;
D. 粒子散射实验是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基础,故D正确。
故选B。
3.D
【解析】
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详解】
汤姆孙发现电子,揭示了原子具有复杂结构;卢瑟福发现了核式结构模型;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可以再分。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C
【解析】
A.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射线,A错误;
B.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伦琴射线又叫X射线,B错误;
C.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C正确;
D.查德威克通过实验发现了中子,D错误。
故选C。
5.B
【解析】
A.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证明了原子可再分,故A错误;
B.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发生衰变之后会放出三种射线,这说明原子核可再分,故B正确;
C.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故C错误;
D.氢原子发光说明核外电子的跃迁,不能说明原子核可再分,故D错误;
故选B。
6.B
【解析】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知识。
【详解】
A.麦克斯韦理论预言了电磁波,赫兹首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A错误;
B.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发现了质子,故B正确;
C.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故C错误;
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可分的,卢瑟福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查德威克发现中子验证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7.D
【解析】
A、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故A错误;
B、卢瑟福通过α?粒子的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故B错误;
C、居里夫人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新元素镭和钋,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金属铍并发现了中子,故C错误;
D、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氦原子核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汤姆生发现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居里夫人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新元素镭和钋,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金属铍并发现了中子,卢瑟福预言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8.D
【解析】
A.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开原子核内部信息,认为原子核是可分的,从原子核内部释放的射线有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没有X射线,A错误;
B.查德威克通过α粒子轰击铍核()获得碳核()的实验发现了中子,B错误;
C.玻尔理论只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规律,其局限性在于保留了经典粒子的观念,C错误;
D.卢瑟福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查德威克通过实验发现了中子,D正确。
故选D。
9.D
【解析】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相关知识。
【详解】
A.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故A错误;
B.查德威克发现中子,汤姆孙发现电子,故B错误;
C.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定律,故C错误;
D.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D正确。
故选D。
10.AC
【解析】
反应方程为,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均为零,A正确;根据质能方程,质量减少,为释放的核能,不是锂核获得的动能,B错误;衰变过程中内力远大于外力,故反应前后动量守恒,故中微子与锂核()的动量之和等于反应前电子的动量,C正确;由于反应过程中存在质量亏损,所以中微子与锂核()的能量之和小于反应前电子的能量,D错误.
11.γ射线 阴极射线
【解析】
[1] [2]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γ射线是原子核能级跃迁时释放的射线,阴极射线是原子受激发时射出的电子,故由原子核内射出、属于电磁波的射线是γ射线,不是原子核内射出的射线是阴极射线。
12.原子核
【解析】
[1]放射性现象即为从原子核中放出射线、射线和射线,所以放射性射线源于原子核。
13.4 -2
【解析】
α粒子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根据反物质的概念可知反α粒子的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