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准考证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
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
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
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
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
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
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
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
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
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
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
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
“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
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
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
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