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6章 变化的地形 复习课件(共8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6章 变化的地形 复习课件(共8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13 18:1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章 变化的地形 复习课件
知识网络
变化的地形
火山与地震
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火山和地震的分布
千姿百态的地形
气温变化
流水
风力
生物因素
海陆的变迁
大陆漂移假说
板块构造学说
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坚硬的岩石底下有高温高压的岩浆在活动着,岩浆可以沿着地壳薄弱处的裂缝喷出地面。






气体
液体
固体
-水汽
-岩浆
-火山灰

火山丘:
火山岛:
日本的富士山
夏威夷群岛
火山的类型
活火山
死火山
休眠火山
火山的类型
活火山:指目前正在喷发或经常喷发的火山。
休眠火山:指在人类历史上爆发过,以后长期处于平静,但仍然有可能爆发的火山。
死火山:指在人类历史以前爆发过的火山。
活火山
死火山
休眠火山
长白山火口湖—天池
火山的利弊
弊:烧毁森林、房屋,岩浆途径之处人畜不  生,火山灰使饮水污染、电路中断、机场关机、公路瘫痪、造成严重损失。
利:火山灰中有丰富的矿物质肥料,火山岩又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在火山中常有矿产,而且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形成温泉,成为旅游胜地。
火山的分布
世界上的火山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陆地和海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一带。
世界上现有500多座活火山,我国有火山遗迹600多处,其中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吉林省的长白山、云南省的腾冲等地都有完整的火山遗迹。
地震发生时,感到大地先是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
地震的原因
由于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坚硬的地壳
产生断裂、移动而造成的。


了怎么办
1.地震时保持冷静,并迅速作出反应。
2.一跑二钻。
3.钻到面积较小的房间(卫生间)或
坚实的床下(桌子下)。
4.保持乐观心态,并保存体力,等待
救援。



预报
张衡——地动仪
南美洲
海陆变迁
喜玛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 (发现大量贝壳)
慈溪的海涂变迁
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图
有关猜想的内容和证据
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魏格纳认为:全球的陆地在2-3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裂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
大西洋海底地形(S形山岭)
板块构造学说
既有大陆,又有海洋
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几乎全是海洋
板块构造学说
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地幔物质的对流如同巨大的传送带,运载着板块缓缓移动。
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和海底的板块都在漂移。
板块张裂
板块挤压
板块运动
(运动方向不同)
使地表发生断裂
使地表隆起抬升
东非大裂谷,红海
喜马拉雅山脉
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和海洋。












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巨大的山脉、深海沟和岛弧。
岩石在气温变化、水、风和生物等
作用下出现破碎的现象叫岩石的风化。
岩石的风化影响因素:
1.热胀冷缩
2.冰裂
3.植物根系的生长
与火山、地震相比,岩石的风化
在改变地形上有什么不同?
比一比
1.剧烈程度不同
2.力量的来源不同
流水


生物
使地球表面发生地形变化的因素有:
使地形发生变化的内部因素有:
火山
地震
流水的作用
侵蚀
搬运
堆积
:溶洞,海岸的岩石
江心洲,三角洲
风的力量
堆积
侵蚀
黄土高原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
流水的作用
1.侵蚀作用
海浪的侵蚀
石灰岩能被酸性的天然降水和河水所侵蚀,所以年长日久这些地区的石灰岩逐渐被溶解、冲刷,形成一个个很大的溶洞,在洞内可以看到钟乳石、石笋和石柱,造型奇特,成为旅游胜地。
2.搬运作用
3.堆积作用
江心洲
流水的作用
3.堆积作用
2.搬运作用
1.侵蚀作用
风的侵蚀作用
当刮起大风时,粗大的砾石 滚动、撞击,使巨大的岩石变成 上大下小的“蘑菇状”。
风的侵蚀作用
沙尘暴
风的力量
我国的黄土高原被很多科学家认为是“风成”的。
苔藓和地衣会分泌酸性液体渐渐腐蚀石块。
珊瑚虫分泌石灰质,堆积成珊瑚礁。
人工岛、人造湖
人和生物也在改变地形
杭州湾大桥海中平台
人和生物也在改变地形
挖矿
人和生物也在改变地形
地形在不断变化的。
1.地形变化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火山、地震
使地形起伏加大,形成高山、裂谷、高原,断层,起主导作用
气温变化、流水、风力和生物因素
通常对地形削高填低,使之趋于平坦,影响缓慢、持久


海平面
1000米
500米
1500米
某点到地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即海拔。

等高线——
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等高线原理
等高线 。
坡陡的地方
坡缓的地方
等高线 。
密集
稀疏

等高线地形图
序 号
地形类型
地 形 特 点
1
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地表平坦
2
盆地
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平
3
山地
相对高度大,坡陡顶尖,连绵起伏
4
丘陵
相对高度不大,坡缓顶圆
5
高原
海拔很高,一般在1000~20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特点
1.每条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等。
2.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相等。
3.不同等高线不会相交。
4. 等高线密的地方是陡坡,稀的地方是缓坡。
等高线特点(一)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等。
等高线特点(二)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
0m
100m
200m
等高线特点(三)
100m
100m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一样(等高距不变)
0m
100m
200m
等高线特点(四)
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交叉
山体的不同部位
山顶
山脊
缓坡
陡坡
鞍部
山谷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1.高地(山峰):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呈封闭曲线处;
4.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
2.盆地(洼地):等高线中间低四周高呈封闭曲线处;
5.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
3.鞍部:两条等高线凸出相对的地方;
6.峭壁: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50米
150米
250米
A
B
等高距:50米
F
E
C
G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陡坡
缓坡
山谷
山脊
山顶
鞍部
陡崖
能力训练
1.下列一组等高线判读正确的是:( )
A.山脊 B.山顶 C.山顶 D.山谷
C
2.下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
A B C D
B
  下列四图中的等高距都是50米,注意观察各图的比例尺,判断坡度最大的一幅是__
A
 注意:“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大”,这只能用于判断同一幅等高线图。
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A     B     C    D
A
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水平比例尺不同,那么坡度最陡的示意图是:( )


A.1:10万 B.1:20万 
  
C.1:30万   D.1:40万
阅读下图填空:
1.写出以下山体部分的名称:
A______;B ______ ;
C______;D ______ ;
E______ 。
2.B点的海拔是__________
之间。
3.图中的山坡M和N哪一个
较陡? 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陡崖
400-500米
N
N处等高线较密
A
B
C
D
E
M
N
鞍部
山谷
山顶
山脊
盆地
1.A所在地是______地形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为充分开发B河的水资源,拟建一水库,请在图上用“||”标出最佳坝址;
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洼且较开阔
3.支流C与D相比,__河流短促流急,原因是_______
C
等高线密集落差大
景阳饭店
滨河体育场
S
N
N
W
E
西苑机场
滨河体育场在景阳饭店的_______方向。
西南
景阳饭店
滨河体育场
S
N
N
W
E
N
S
W
E
西苑机场
西苑机场在滨河体育场的_______方向。
东南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