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单元同步检测 【江西】
[测试范围: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时间:70分钟 分值: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2.
2018年春节起,江西实行了“禁燃令”。图中表示“禁止燃放爆竹”的标志是( )
3.在试管中进行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4.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
A.
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5.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活性炭除去房间中的异味
B.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
C.干冰用于冷藏食品
D.用铜或铝制作导线
6.
“迎民族盛会,庆七十华诞”。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是( )
A.
进行垃圾分类
B.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C.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D.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7.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大气中氢气含量高达90%。科幻片《流浪地球》中为了防止地球被木星吸引而导致解体,小伙伴们利用点燃木星上的气体混合物后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反推地球脱离木星引力。下列关于“木星爆炸”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被木星吸引的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
C.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
D.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水
8.为避免矿井中发生瓦斯(含甲烷和一氧化碳)爆炸,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B.严禁烟火
C.检查电路是否损坏
D.提高通风能力
9.新余期末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分析或做法正确的是( )
A.
吹灭蜡烛:降低着火点
B.“釜底抽薪”: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
C.电器起火:用水浇灭
D.煽风点火: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0.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电解一定量的水
C.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D.完全分解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1.下列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 )
A.
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甲烷
D.
12.下列物质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可以直接采用如图所示装置的是( )
A.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B.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C.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D.
13.下图表示处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
C.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D.反应前后 不变
14.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则性质不同,所以氧气和臭氧(O3)的性质不同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点燃H2与O2的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 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15.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分别向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滴加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后振荡
B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
隔绝空气灼烧至质量不再发生改变
C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甲烷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观察是否会燃烧
D
区别硬水和软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16.(5分)公交车上常悬挂一块警示牌“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和危险化学品上车!”。上面列举了各种禁带物品,易燃物:烟花、爆竹等。遇水易爆品:金属钠、镁等。易燃液体:汽油、酒精等。腐蚀性物品:硫酸、氢氧化钠等。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镁元素: 。
(2)乙醇的化学式: 。
(3)氢氧根离子: 。
(4)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17.(4分)能源和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 、天然气。
(2)可燃冰是一种新能源,其主要成分为甲烷的水合物,据资料介绍,“1体积的可燃冰可释放出约164体积的天然气”,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属于 (填“混合物”或“化合物”)。
(3)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家用热水器需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场所,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7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请回答:
(1)原始人使用木柴燃烧释放的 能烘烤食物,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现在,人们仍然利用燃料燃烧蒸煮食物,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丙烯(C3H6),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按图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反应现象是 。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不足,改进措施是 。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会烧得更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烧产生的高温可用于冶炼金属。木炭、一氧化碳均可用于冶炼金属,利用了它们的
性。
19.(6分)超细碳酸钙可用作高档化妆品、香皂、洗面奶、儿童牙膏等的填料。在工业中超细碳酸钙是培养基中的重要成分和钙源添加剂,作为微生物发酵的缓冲剂而应用于抗生素的生产,在止痛和胃药中也起一定的药理作用。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如图。
(1)石灰石加入石灰窑之前要粉碎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会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过筛的目的是拦截 (填“大于”或“小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4)碳化塔中是CO2与Ca(OH)2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8分)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七种物质,相互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能转化,“—”表示能发生反应,部分产物已略去)。其中A和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F和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气体,D和E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图中涉及的反应都是本学期的知识内容)
(1)物质C是 ,G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E→F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B→D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5分)
21.(7分)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
℃和240
℃。
(1)图Ⅰ中,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老师在倾倒烧杯中的热水时,发现水中的白磷刚露出水面时开始冒烟燃烧,由此得出燃烧所需的条件是
。
(3)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 。
(4)小颖同学进行图Ⅱ所示实验时,用烧杯罩住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 (“高”或“低”)的蜡烛先熄灭。当蜡烛火焰即将熄灭时,小颖将烧杯口一侧慢慢抬起,发现蜡烛“死而复生”,蜡烛“死而复生”给我们的安全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有助于更好地达成实验目的。请据图完成有关问题。
(1)图Ⅰ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改进后的实验中白磷由热水加热而引燃,由此可知红磷的着火点 (填“低于”或“高于”)白磷。对改进后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装置不需检查气密性
B.能减小五氧化二磷对空气的影响
C.实验结果误差更小
D.实验中会观察到活塞始终向左移动,最后停在刻度4处
(2)图Ⅱ中改进前该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若要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图中有两种改进实验方案,你赞同方案 (填“1”或“2”),不赞同另一套方案的理由是
。
23.(8分)小刚同学在学习化学知识后,知道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可能造成死亡。于是他和小强一起对自家久未开启的菜窖内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
菜窖内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蔬菜在一定条件下发酵生成气体,其成分可能含有CO2、CH4等;②NaOH溶液会与CO2反应,可用于吸收CO2;③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气体。
[猜想与假设]
小刚认为菜窖内的气体含有CO2和CH4。
[实验探究]
他们对菜窖内的气体进行取样,按图7-Z-1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若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样品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E处观察到干燥的冷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待火焰熄灭后,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立刻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样品中含有 。E处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论]
气体样品中含有CO2和CH4,小刚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
(3)小强观察上述实验装置发现,装置A和装置C完全相同,你认为装置C的作用是 。
(4)根据上述实验探究结果,气体样品中含有CO2,由于CO2
(填两点性质),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向菜窖内通入大量的空气。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4.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因缺钙而导致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片。某补钙药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Ⅰ所示。现将100
g稀盐酸分成五等份,逐次加入用40片该药剂制成的粉末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也不含钙元素),得到部分数据与关系图如图Ⅱ,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5
a
20
(1)a的数值为 。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是多少?(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3)第五次反应后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是 。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D 2.B 3.C 4.C 5.B 6.C 7.B 8.A
9.B 10.A 11.A 二氧化氮等
12.B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13.C 原子种类等
14.B CH4等
15.A 取少量水样于试管中,加入肥皂水后振荡
16.(1)Mg (2)C2H5OH
(3)OH- (4)H2O4(2分)
17.(1)石油 (2)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大 化合物
(3)防止天然气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导致中毒
18.(1)热 2C3H6+9O26CO2+6H2O(2分)
(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在集气瓶底加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 打开门窗,为可燃物的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3)还原
19.(1)加快反应速率(2分) (2)放出 (3)大于
(4)Ca(OH)2+CO2===CaCO3↓+H2O(2分)
20.(1)氧气(2分) 作气体燃料(合理即可)(2分)
(2)CaCO3CaO+CO2↑(2分) (3)化合(2分)
21.(1)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或空气) 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
(4)高 室内发生火灾时,不要打开门窗(2分)
22.(1)4P+5O22P2O5(2分) 高于 BC(2分)
(2)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分) 1
下层蜡烛先接触气流,火焰先熄灭与气体密度无关(2分)
23.(1)CO2 (2)CH4 CH4+2O2CO2+2H2O(2分)
(3)检验CO2是否被完全除尽(2分)
(4)密度比空气大、不能供给呼吸(2分)
24.(1)25
(2)解:设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11
44
x
8.8
g
= x=22.2
g
答: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是22.2
g。
(3)8
g